作者:张月辉
泡上清晨第一杯茶
顺手打开案件清单
对鼓场派出所黄进警官来说
这是他雷打不动的开场白
“复盘”昨日,规划今天
这个习惯啊
让他处理起辖区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纠纷时
格外有章法
年复一年
黄警官用他那套专门化解邻里矛盾的“独门秘籍”
——“调解三步鲜”
竟已化解纠纷七百余起
光是重归于好的家庭啊
少说也推动了三百多个


第一步:先别急,分开“降降温”


“人正在气头上,讲啥大道理都听不进。”
所以他的第一招
就是“分开灭火,逐个倾听”
就像家里炒菜油锅着了
第一反应肯定是先关火、盖锅盖
而不是往里加水
就拿年初那件闹得不可开交的叔嫂土地纠纷来说
兄弟两家为了谁家土地多一点少一点
从吵架升级到了动手
小叔子一锄头把嫂子打进了医院
嫂子娘家人一听,那还了得?
立马组团赶来“讨说法”
眼看就要从“二人转”变成“全武行”
黄警官赶到后
二话不说
先把两拨人请到不同的地方
“来来来,都先喝口水,消消气,有啥话慢慢说。”
等双方都倒完了苦水
虽然都还嘴硬
一方要“法庭见”
一个说“打了就打了,爱咋咋地”
但黄警官却看出了门道:
这两家啊,心里都憋着一股气
但毕竟是亲兄弟
真彻底闹翻,以后这疙瘩可就解不开了
他没急着当天就逼着双方握手言和
而是使出了“拖”字诀
“咱们都先回去,抓紧看病才是正事,
大家都冷静、冷静。”
这一“冷处理”
效果就来了
等听说嫂子伤情不重
黄警官又上门了
这回,嫂子气顺了些,愿意谈
可小叔子还是个“倔驴”,宁可蹲拘留也不低头
黄警官也不恼
换个角度,就像拉家常一样帮他分析利弊
加上其妻子在旁边劝
磨到晚上九点多
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了
主动道歉赔钱
一场眼看要结死仇的纠纷
就这样被黄警官用耐心给“焐”活了
第二步:搭个台,让你们“自己谈”

当双方火气消了,愿意坐下来谈了
黄警官的第二招就上场了
“往后稍一稍,当好‘主持人’”
这时候
他可不当“裁判员”非去判个谁对谁错
他有个形象的比喻
“前面该劝的都劝了
现在我得从‘和事佬’变成‘主持人’
把‘话筒’交给他们自己。”
他会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让双方把事儿摊在桌面上
自己把道理讲清楚
把解决方案聊出来
“都是明白人,道理其实都懂
有时候就是缺个台阶下。”
黄警官说
这时候民警最大的作用
就是保证沟通别跑偏
给足他们时间和空间
让那股堵在心口的“气”
自己顺下去
第三步:签了字?还有“售后”呢!


在很多人看来
双方签了调解协议
这事儿就算圆满结束了
但黄警官的心可比这细得多!
下面带来他的第三招
“察言观色,做好‘售后’”
他发现
很多人嘴上说了“行”
但心里那个疙瘩啊
还没完全解开呢
“嘴上服软容易,心里服软难啊!”
所以
每次签协议时
他都开启“人脸识别”模式
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情
要是看到谁还皱着眉头
他准会凑上去再聊两句
也正是这份“唠叨”的售后
抚平了协议背后那些没捋顺的情绪褶皱
而且
这位“售后服务员”服务特别到位
经常会主动留个电话、加个微信
“有啥事随时找我!”
确保纠纷真“落地”,实“放下”

去年9月
他救下一个因家庭矛盾要跳河的醉酒大哥后
后续就一直关心着他戒酒和家庭关系
真正把人家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还有那个游戏账号被卖家偷偷“找回”的小伙子
黄警官不仅帮他要回了账号
还让买卖双方心平气和地解决了问题


背后的故事:部队里走来的“贴心人”



黄警官这套为民服务的细心劲儿
跟他当过兵的经历分不开
做事绝不拖沓
今天的事必须今天了
为了把群众心里的“气”理顺
他加班到深夜是常事
对自己带的兄弟
他也是“外松内紧”
工作上要求严格,是位好领导
生活上关心体贴,是位好大哥、好战友
大家都说
在黄警官手底下干活,有干劲,又暖心!

黄警官的“调解三步鲜”
鲜就鲜在它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理解包容
其实
我们身边
有许许多多像黄进一样的基层民警
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但正是他们
日复一日地奔走在大街小巷
用这样的“土办法”和“笨功夫”
把一件件纠纷化解在门口
将一股股怨气消解在源头
他们,
既是千万个社区的“稳压器”
也是平安大厦最坚实的基石
有这样的他们在
咱们心里,就俩字——踏实!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