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论文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5-04-14 09:08:24 | 1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4月10日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要素赋能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发挥新型生产方式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作用,用高质量发展成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增添知识产权新内涵、为强国建设夯实根基、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几个方面。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是:自主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高等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高水平安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适宜环境,法治现代化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改革与战略》,2024年第5期发表宋才发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论文。《改革与战略》编辑部主任周玉林,总编辑王政武,副总编吴晓霞,吴晓霞任论文责任编辑。

  标准参考文献:宋才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J].改革与战略,2024(5):21-30+2.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宋才发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剖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更是对传统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突破创新。习近平在这里不仅阐释了党在新时代新阶段面临的中心任务、首要任务是什么?而且讲清楚了应当以什么样的途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路径发展的大问题。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拟就如何用中国式现代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以请教于大家。

  一、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一)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要素赋能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以“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为标志的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注重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率、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新时代用“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经济社会发展质态变革的实质,说到底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到在一些关键性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起码要有条件和能力解决外国“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不能长期困扰在严重受制于人的“关键性短板”之中。只有百折不挠地做好做活“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篇大文章,尤其是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才能有效促使生产要素禀赋变革,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核心。未来一定要从我国科技创新的实际出发,彻底纠正和解决现实存在的某些“脱实向虚”的结构性矛盾,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避免产生和出现不应有的“虚高”现象,我国历史上搞“大跃进”强行提升工业化的教训不能忘。“质变”和“量变”原本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旦离开抑或失去了质的内在规定性,量的扩展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我国有关政府机关需要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彻底告别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说事儿”的旧习惯、坏毛病,自觉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有限的发展中大国里,还必须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速度,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其实党和政府推动国民经济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并不是不讲速度、不要效率和效益。无论如何量的合理增长毕竟是质的有效提升的基础,这里突出强调的是要在质的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益、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和较快的规模增长、速度增长。即是说我国当下的提质增效工作,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双管齐下,共同驱使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既要通过“补短板”实现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又要守住大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在某些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的开拓者和领跑者。在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前提下,由于处在“无人区”的科技创新具有更加突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当世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结构迭代动能转换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就使得我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在某些领域率先实现赶超或突破。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