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论文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5-04-14 09:08:24 | 26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高等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知识体系发展和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学人的传承和积淀。新质生产力是强调发挥新科技重要作用的生产力,这就必然要倒逼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性企业等供给高水平科技人才、研发高科技产品、生产高质量产品。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充分反映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迫切需要同向聚力服务新发展格局。高等院校是高级专门人才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培养机构,拥有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培育学人方面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教学体系是知识体系发展和创新的基础,高校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一,能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源源不断地输送后备军。与此相适应的高等院校“智库”建设,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重大部署。人才是新型智库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优势,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研究人员和管理队伍,产出一批具有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是智库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创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品牌的途径和方式。2022年4月《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撑。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必须走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前列。2023年2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确立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新体制机制和新发展目标。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法学院校区域布局与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均衡,法学教育管理指导体制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重点领域人才短板加快补齐,法学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能力持续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更加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明确长远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院校,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专家学者,持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习近平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强调,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对于全国各级各类大学设立的法学院法学教育来说,必须始终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教育教学原则,既要给广大青年学生扎实打牢法学知识功底,又要加强道德养成、培养法治精神。

  (三)高水平安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适宜环境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强盛的基本要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水平安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在发展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出了问题,也会影响甚至中断发展进程。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我国更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有机衔接、系统集成,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面对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我国必须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突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防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此,就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只有始终不渝地把握好安全发展这条不可动摇的底线,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保障。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水平和质量,需要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对内要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保证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对外要凭借中国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更好地应对、防范和化解外来冲击,不断运用高质量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基础。必须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需要对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系统梳理,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