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发表《构建现代中华法治文明新形态的契机与路径》论文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4-06-05 11:49:27 | 6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构建起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总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出发,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由谁领导、为了谁、依靠谁、走什么道路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深刻阐明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新的思想赋予全面依法治国新的时代内涵,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时代意义,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历史性深刻变革,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法治实践是传统法治文化历久弥新的推动器,是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获得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动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在司法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找准改革创新着力点和法律制度的空白点,促进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理论创新。要进一步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推进社会制度公正,不仅需要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而且需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完成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容以及形式的调整与改造,使之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未来法治”已成为我国一个时尚的词汇,未来法治的内容指向,过去和现在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和区别,都是指科技与法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下新兴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没有从本质上动摇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需要我们深刻领悟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核心要义,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尤其需要从当下的问题中进行总结,针对现实的突出的问题“对症下药”。现代中华法治文明是中国法治实践对世界法治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因为它拓展了人类法治文明的道路选择,为人类文明互鉴提供了中国的经典范例,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力量,为给世界奉献了一种全新的法治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建设法治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何一种社会文明新形态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者对自身历史条件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尤其依赖于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正确抉择。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新”在中国特色和中国标准上,“新”在和平发展和开放共赢上。5000多年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存在形态,支撑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创造,也滋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根脉,形塑了世界上一个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孕育的人类文明形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本质上就是对“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注。人类文明新形态内涵的世界情怀,折射出中华文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华法治文明,本质上也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文明,但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规律的新型文明形态的形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视角,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新时代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全新的境界。这里所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新就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面根本没有,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能够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为塑造中国奇迹之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富裕之路,而且成为引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之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需要从精神富裕的高度认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好传承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卓越智慧和坚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行的“西方中心主义”“丛林法则”等思想理念,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尽管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但是在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打破了西方现代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对西方工业文明话语霸权或统治地位的超越,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范例,为人类实现从资本逻辑走向“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全新可能,为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开辟了道路。任何文明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超越现实的。中国这个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它已经接近乃至迈进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央,处于人类文明发展前沿高地和聚光灯下,在许多方面已经进入了人类前行的“无人区”,需要代表人类领衔“打个样”。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