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发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论文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3-12-20 12:55:36 | 177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以公共服务为重点优化共同富裕的资源配置

  基本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我国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普遍富裕的一个突出特点和显著标志,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属于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异的公共部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涉及育幼、养老、教育、就业、收入、医疗、住房、扶弱等多个领域,是社会矛盾最突出、最集中、最容易发生的地方。我国政府2006年正式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10多年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改善,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基本公共服务是普遍富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在民生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国家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教育、卫生健康、婴幼儿照护、养老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一般来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能够体现全社会富裕的均衡程度、高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任何一项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的实施抑或推行,都需要动用国家的公共资源,涉及到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因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任何变动抑或修改都需要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多个领域的民生改善,从人民关切的热点问题“公共服务”入手,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习近平强调“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中央提出要用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实质上表明了共同富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是共同富裕的基本维度与判断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以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保障。未来需要进一步从关注物的资源配置转换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上面来,把人的能力普遍提高和人的发展机会更加公平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公共服务为重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普遍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短板”,这主要集中在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具体差异上面。譬如,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依然比城市薄弱,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等等。解决这些现存的“短板”问题,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出发,充分认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及其运行的规范性、反贫困功能及收入分配功能,与时俱进地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迫切需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具体地说,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功能,丰富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获取能力。

  (三)以人的能力提升为抓手强化共同富裕的动力系统

  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创造性的劳动。马克思在阐释社会形态理论时指出,人类的解放形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个人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挥。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道路”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独创的“内源扶贫”与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解放也是有机统一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每一个绝对贫困者的脱贫,都成为共同富裕须臾不可缺少的条件。脱贫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解放,是实现这个条件的重要途径;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解放,也就成为人的解放逻辑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我国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证明,贫困群体长期陷入贫困状态的根源,主要在于贫困人口创造收入的能力弱和机会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强烈意识和思想观念。所以,习近平多次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在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就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针对导致内生动力缺乏的目标缺失、“等靠要”思想、信心不足等问题,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择业困难、就业不稳定群体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培训方式,精准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瞄准新生代农民群体,开展电商、物流、乡村旅游、农村合作社管理、“乡村康养事业”等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可以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职业化,促进农业专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终达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大力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建立乡村职业高中与高职院校,可以为乡村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住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关键环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社会公平公正、机会平等,增强劳动者的发展能力,提升社会人力资本,提高农民致富本领,畅通年轻人向上流动的通道。马克思并不否定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继承,更不否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对于世界的巨大发展和作用。实现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应当继承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占有以往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文明成果。他认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消逝、舍弃和丧失”,而“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复归”。劳动者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能够反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同推动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在物质的基础上推进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