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文

来源: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4-12-25 13:20:48 | 2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样态,以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以及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把14亿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使命担当,又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同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初心的实践归宿。

  (四)发挥制度优势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强国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决定》强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总体要求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优质而公平的教育资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适时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明确规定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标,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的。这里所说的“教育强国”,就是指国民教育的综合实力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强。无论是各类高级人才的培养产出率,还是世界前沿科学科研成果的产出率,都是世界一流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教育发展水平对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对知识生产等方面的贡献度,显著高于其他一般国家,在全球教育治理事务中拥有极为重要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和全体人民的一个宏伟梦想和奋斗目标。建设教育强国终究是一个内涵丰富、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充分汲取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和蕴含于百余年中共党史中的教育经验,从中华民族历史脉络中探寻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进路,概括地说,大体经历了从“教育救国”“教育建国”到“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观念转变,深刻折射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未来需要进一步系统构建教育强国的实践体系,根本路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之路。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和规划部署,“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教育强国战略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提出来的,对我国教育强国基本内涵的准确理解,需要把它放到这种时代性、国际化的现实逻辑中去把握。为此就要坚持把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和主管机构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尤其需要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团体,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共同构建良好的协同治理模式。具体地说,政府层面要重点加强简政放权的改革,社会层面要加大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力度和监督力度,逐步形成多方主体协同治理的良好运作机制。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学校教育法、校外教育法以及教育投入法等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工作力度,完善教育执法体系、提升教育执法能力,加强和规范各级层面的依法治教和依法办学程序,以教育法治化保障教育强国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未来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研究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找准战略支点,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内容

  (一)牢牢把握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大方向

  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大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改革开放成效的关键环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当下和未来需要继续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但是又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严重滞后,“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在新时代新阶段搞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好改革的大方向,改革的方向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的谈话中说过,“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习近平在《求是》杂志2024年第10期撰文指出,“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总结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大方向。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丢掉了四项基本原则,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大方向,那就是走到邪路上去了。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然而就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前夕,居然有一些人对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议论纷纷,妄图把中国的改革事业纳入他们所期盼的“美化”“西化”的歧途中去。在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上,也有人对“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歪曲妄议,企图把改革方向纳入新自由主义体系,并且公开唱衰民营经济,称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劝民营经济“逐渐离场”,这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公然曲解。诚如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人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开放。这是曲解我们的改革开放。”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说到底就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大方向不动摇,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也即是说,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是改向、更不是变色。这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最重要的底色。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