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热浪迎面而来,在莘县魏庄镇南阳村的养鸽场里,数千对种鸽的咕咕声此起彼伏。这里是由退役军人王培法创立的种鸽养殖基地,从优秀士兵到村庄“致富小能手”,王培法用10余年的时间,不仅攻克了种鸽养殖的技术难题,还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致富,书写了一段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照进院落,王培法就早早起来,一头钻进了鸽子棚,开始忙碌起来。谈起这些“宝贝”鸽子的日常管理,王培法如数家珍。“部队培养了我不怕吃苦、不服输的精神,办事不拖拖拉拉,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作风。”王培法说道,从2015年养殖种鸽以来,能够经历波折坚持下来,这份坚韧与执着和部队的培养分不开。
他是一名有过5年服役经历的退役军人,1994年12月,17岁的王培法参军入伍,来到原北京军区第二通信总站一营四连,成为了一名通信兵。在部队,王培法苦练通信专业技能,很快就成长为连队骨干。一次,连队的一台通信设备突然报警,王培法检测发现,原来是深埋在地下的电缆断开了,他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很快排查到电缆的断点位置,并立即进行抢修,很快恢复了正常通信。凭借各方面的出色表现,王培法在199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副班长。

1998年底,王培法退役回到家乡,凭借在部队里学到的驾驶技术,他到一家长途货运公司当了一名卡车司机。虽然长途运输路程远、时间长,很辛苦,但军人出身的王培法不怕吃苦,圆满完成了每一次运输任务。
2010年,王培法已经在司机岗位上工作了整整12个年头,由于腰部伤痛,他辞职回家,开办了一家木炭厂,经营4年后,因为效益不好而关闭。但他并没有气馁,2015年,王培法经过多方实地考察调研,决定养殖种鸽。在他看来,鸽子浑身是宝,乳鸽和鸽子蛋是滋补佳品,经济效益较高,而鸽子粪也能变废为宝,成为农作物的肥料。为了学习养殖技术,他多次到河南的种鸽养殖基地考察,最终决定根据县里退役军人优惠政策贷款30万元建棚养鸽。
从2015年起初养殖2000多对种鸽,到如今养殖5000多对种鸽,王培法深知创业的不易,为确保繁殖的种鸽品质优良,坚持用原粮喂养种鸽,用高品质迅速打开了市场。据估算,除去种鸽蛋收益,今年将出笼成品种鸽10万余只。他不仅自己养殖种鸽,也常常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分享给村民,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养起了种鸽,在他的带动下村内建起了70余个种鸽养殖大棚,养殖的种鸽销往周边10余个省份,使全村的种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均总利润达到1500多万元,被称为“鲁西养鸽第一村”。

“当下正处于乡村振兴关键攻坚时期,党委政府给予退役军人再创业的关心和支持很多,趁着这个东风,我将继续发扬军人的执行力和敢闯敢拼的决心,下一步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延长种鸽养殖产业链,争取将我们南阳村种鸽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王培法信心满满的说。如今王培法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帮助村民唱响了致富“鸽”。
从军营到养鸽场,从迷彩绿到富民金,王培法始终如一的保持着“退役不褪色”的担当。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种鸽养殖,这一特色产业逐渐成为了南阳村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周声赫 周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