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发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论文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 发布时间: 2024-11-22 09:48:48 | 1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矢志不移地以制度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主线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就。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深刻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全面论述了如何通过制度改革解决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他认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改革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更加自觉地加强制度改革和建设,把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提上了重要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新时代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主要任务,明确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来谋划各方面、各领域改革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高度评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深刻领会和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原则。把这些“重大原则”归纳起来,就是《决定》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等“六个坚持”。在《决定》提出的“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之所以强调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是因为已有的制度还需要不断健全,解决未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制度创新,需要依靠深化改革不断加以推进。《决定》确立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建设是主线、是根本、是关键。要围绕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使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尽管它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但是它并不是一经建立就成熟定型、尽善尽美的,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逐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征日益增强。唯有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才能加强制度建设的系统集成、形成强大制度合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为高水平保护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也是高水平保护的重要着力点;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美丽生态的需要与期待,是高水平建设和保护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所在。高水平保护的最终目标,在于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提升生活品质,改善人类福祉。坚持高水平保护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依法依规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保产业、生态治理等领域的转移支付、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与完善法律体系“立、改、废、释”相结合,适时制定和修订大气、水、新污染物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的时候,我国将完成《决定》提出的“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全面改革的历史任务。

  (四)依法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作秩序

  公平竞争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客观要求。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既是一部56个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历史,也是56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5000多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崇尚正义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朴素情感和崇高理想。追求公正、崇尚正义是中华儿女在生产生活中遵循的传统美德,逐渐演变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并且自觉地把公平正义作为调节社会矛盾的一种方式和理念。“公平正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同根同源,在文化基础、理论来源和目标要求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逻辑自洽性。只有保持同行方向的两个事物才能更好地相互作用,把“公平正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在统一起来,是在新时代新阶段把握二者内在逻辑关联的基础和前提。把公平正义价值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原则,既是56个民族14亿多人口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面向和伦理规范要求,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党和国家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公平竞争源于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不仅对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且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健全完善民生领域的体制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凸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符合和顺应人民发展诉求的结果,是满足全体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跃升之后,仍然需要继续把公平正义和公平竞争,作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解决我国未来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任何离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谈论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都是误国空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强调要把公平竞争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决定》强调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我国自2024年8月起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这里所论及的公平竞争审查,是指对于政策制定机关制定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进行审查。凡是在审查中发现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不得允许出台,抑或通过修改等方式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再出台;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所有规范性文件不得擅自出台。《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公平竞争审查的对象、标准、机制、监督保障等作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规定,在法律规范上填补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立法空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的规定,实施与完善法治化、规范化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于依法规范行政权力、保障经营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条例》明晰了各方职责,对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政府不得强行干预,明确各级政府是责任主体要发挥主体作用。《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体系。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