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由《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人权已经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依据《宪法》制定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基本功能是定分止争,“定分”是“止争”的基础,而不是定“纷”止争。司法绝对不能为了突出“止争”,而忘记“定分”这个基本前提。只有通过司法程序减少权利归属的不确定性,防止纠纷的发生,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秩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的最高目标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案结事了”,而是要达到和实现公平正义。譬如,要加强人权执法和司法保障,就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执法和司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当中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以来,执政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理念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开放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既注重汲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视角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一切工作都要“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第4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六条原则中最关键的一条。“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譬如,从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尽快落户城镇,通过司法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等。
(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
必须把重心放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改革的举措上。满足人民群众对“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党和政府致力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根本目的。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更有活力、更有韧性、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高质量现代化新局面。《意见》提出两个具体阶段的奋斗目标,强调第一阶段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出了明确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要求围绕“五大领域”“三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城乡建设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人民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也水涨船高,已经不再只是满足于“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少得病、不得病”。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这是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决定》围绕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把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解决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一大批战略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决定》认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既是落实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地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即是说在部署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上,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抓住当前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只有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才能不断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的新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