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发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论文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 发布时间: 2024-11-22 09:48:48 | 76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11月22日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根本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任务是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质量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是: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矢志不移地以制度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主线,依法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作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走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改善民生,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水平,运用法治权威维护人民切身利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板)、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国地方高校名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首篇发表宋才发教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论文。《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赵秀丽,副主编杨勇,论文责任编辑:王宝成。

  引用格式:宋才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6):1-10.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宋才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准确标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任务

  (一)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在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无论是市场运行机制还是政府管理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国有企业活力与效率、影响民营经济规模与质量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其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不少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严重影响构建合理的现代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决定》安排了6个部分内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制度”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目标”就是方向、就是动力、也是引领。当下和未来只有抓住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才能够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解决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实践证明,中国创造40多年经济快速稳健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奇迹,靠的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造性探索实践,彻底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市场才是真正市场的错误观点和迷思。当下和未来要进一步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需要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仍然困难重重,最根本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越是面对新挑战和新期待,越是要敢于突进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只有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在关键性、基础性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决定》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提出了紧迫要求,在这里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二)推进高质量的现代化国家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化。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历程,有力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为《宪法》)规定的高质量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解放和释放了社会活力。《宪法》“序言”规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如何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上,“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同根同源,而且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像石榴籽一样”,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然后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与整合,把多元民族熔铸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共同富裕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抓手,共同富裕与国家现代化目标同向、与现代化进程同步、与现代化结果同质,不断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科学地回答了在特定的时空场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系统科学地回答了如何通过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问题。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标志性新技术引领的技术革命视阈下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要素赋能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又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习近平在2024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变道超车”的内在根据和根本动力。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深度转型相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能够加快产业向高效率、高质量、高层次方向发展的步伐,为催生并提升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在于统筹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内在关系,循序渐进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和方向,能够带来更高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效率,以高质量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推进高质量现代化国家建设,就必须加快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瓶颈和堵点,为商品和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和环境。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基础研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世界各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尺,是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引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内挑战和压力,主要来自于发展中的问题和烦恼,唯有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事求是地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盼水涨船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拉力赛”。我们通常说要“做大蛋糕”,其实“做大蛋糕”不仅是“切好蛋糕”“分好蛋糕”的物质基础,更是回应“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根本依据。当下“做大蛋糕”的具体表现,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最主要的路径和手段就是重新配置劳动资源和生产要素,促使这些资源和要素实现与劳动者的最优结合。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