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伦 刘国健)11月3日下午,一场名为“唯真、唯实、唯美、唯善”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花园假日酒店会议室召开。来自广西及全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钟毅在非虚构文学领域的成就。
非虚构文学创作,是扎根于真实生活土壤的艺术之花。从报告文学到纪实文学,从传记到回忆录、历史叙事等。它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根基,用文学手法精心雕琢,赋予作品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2015年,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让非虚构文学在全球大放异彩,其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被广泛关注。随后,这股风也吹到了中国,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引发平民化写作热潮。
钟毅,作为记者型作家,在电视和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他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以桂林为画卷,生动描绘出广西和桂林的自然之美、历史之厚、人文之韵。
电视创作上,钟毅是硕果累累的电视艺术家。他身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导、桂林学院传媒与新闻学院院长等重要身份,另有广西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和桂林市第三、四届“科技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其作品《中国农民》《幸存者》《仙境桂林的奥秘》《桂剧三百年》《湿地人家》先后荣获“中国电视奖”“中国十佳纪录片奖”“金鹰奖”“中国纪录片评比一等奖”“广西铜鼓奖”等多项大奖。
钟毅的电视成就与非虚构文学创作相辅相成。在拍摄纪录片时,他深入挖掘素材,犹如挖掘宝藏,不放过任何细节。这一过程让他积累了珍贵素材,这些素材就像火种,点燃了他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灵感之火。反过来,他的非虚构文学创作能力又为电视创作注入灵魂。在文学创作中练就的情节架构、人物塑造和主题挖掘能力,使他在电视创作中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比如创作《桂剧三百年》,他查阅约两百万字资料,带着摄制组穿梭多地,将桂剧历史与文化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非虚构文学领域,钟毅同样成果丰硕。他著有散文集“兴安记住乡愁四部曲”,专著《血铸山河——桂林抗战实录》《桂剧三百年》等20余部近300万字作品,还在区内外报刊发表50余万字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散文、游记等。这些作品对桂林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展现价值极高。
此次研讨会专家字者高度肯定了钟毅在非虚构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认为其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可读性与艺术感染力极强。其作品就像一扇扇展示桂林魅力的窗口,生动展现了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情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