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发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论文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4-05-10 09:23:29 | 267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谱写中华文明新华章

  自主知识体系是提升当代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第二个结合”,确实让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让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使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得到大力推进。譬如,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序开展,国家版本馆建成开馆,“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国潮热”持续高潮迭起,中国人民正在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特色鲜明和体系完备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概念是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揭示了文化建设过程的内在规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坚持“两个结合”的成功典范,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为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近代中国在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上受制于人的痛苦经历,愈发凸显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无论是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还是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视角,都必须着眼于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从立法上看,凡是能够成为法律规范抑或成为法律规范产生的内在根据的理论,都可成为法律的渊源;凡是能够成为裁判依据的各种规范,也都应当视为法律的渊源。法律渊源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立法者可以凭借古往今来的法律渊源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启动立法程序,并且从法律渊源和古往今来的法律文化知识中提取有关规则,把它们上升为法律抑或行为规范;司法者可以从法律渊源和古往今来的法律文化知识中选取特定的规范,实现司法的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法学知识体系是人们在法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之成果的理论凝练与理论抽象,建构中国独立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应当以主体性原创性的法学研究,去揭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底层逻辑,实现中国法治由事实到知识的跨越。尤其需要以原创性概念阐释中国法治的生动实践,从而把中国法治现象建构成为一个理论事实,展示学术中的中国法治和理论中的中国法治,进而从中国现象中发现规律性普遍性。在当下和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弘扬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树立中国式法治思维,建构中国独立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本源与特质,有助于提升司法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水平,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用新的生产力理论作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系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关系到国家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需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以应用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知识和技术基础。只有形成具有原创性和主体性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支撑。自主知识体系一旦成型,就能够在稳固文明形态、推动文明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新时代自主知识体系的知识来源于实践、根植于创新,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强总理2024年1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调研时也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带动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等院校在探索和发挥这一作用方面既责无旁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高等学校除了应当在学术研究层面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外,还应当通过教育教学创新阐发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此,高等学校就要紧扣“两个结合”,以自主知识体系的“主体性”为标识,把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熔铸为一炉,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注入“魂脉”厚植“根脉”,促使自主知识体系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旺盛活力和生命力,又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  底蕴;在全面统筹中实现一体化建构,打造内涵丰富、层次分明、逻辑贯通、相互支撑的自主知识体系,为谱写中华文明新华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