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应邀至中央党校,在形势与任务报告会上以《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基石》为题,为全体在校学员作专题报告。
如何理解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陈一新在报告中作了详细讲解。
报告中,陈一新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生动的事例、详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从加快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目标现代化、治理制度现代化、治理体制现代化、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等6个方面,全面阐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
长安君摘要整理了陈一新此次专题报告,让读者们能够和中央党校的学员一起学习领会“中国之治”的丰富内涵--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
一、加快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丰富“中国之治”理论宝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问题。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立足“稳”这个大局,坚持“稳”字当头,强化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治理规律,把握时代特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社会领域风险呈现“叠加效应”“联动效应”“放大效应”更加明显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要坚持底线思维,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要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心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求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强调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要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强调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强调充分发挥自治强基作用,要求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强调充分发挥智能化建设支撑作用,要求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明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为我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加快社会治理目标现代化,助推“中国之治”战略部署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6176"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