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雷锋的光辉事迹,我只是做了一名民兵力所能及的事情,微不足道。”说这话的,是莘县东鲁街道基干民兵马全营。1994年出生的他,身上有着多重耀眼的身份——中共党员、退伍军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公益志愿者,而贯穿这些身份的,是5年军旅生涯刻在他骨子里的雷厉风行,更是他始终坚守的“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的赤诚初心。
2019年,带着军营的淬炼与荣光,马全营脱下军装,但“军人”二字早已融入血脉。他没有选择停下奉献的脚步,而是第一时间报名加入莘县东鲁街道基干民兵队伍,把训练场当“新战场”,把护民安当“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铮铮誓言。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各类公益组织靠拢,先后加入中华骨髓库、莘县同城一家爱心公益协会、莘县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莘县美德健康新生活宣讲队,从守护群众安全到传递社会温暖,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
2021年,成为马全营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一名陌生女孩点亮了生命的希望。当年7月的一天,一条来自红十字会的短信突然出现在他的手机里:“马全营同志,经中华骨髓库初次检索,您与一名患者的HLA低分辨分型相合。为确定是否能捐献造血干细胞,需抽取血样进行高分辨分型检测,若体检合格,即可拯救患者生命,请您考虑。”
没有丝毫犹豫,马全营立刻拨通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坚定地说:“我愿意捐!只要能救孩子,怎么配合都行!”随后,他顺利完成高分辨分型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正式进入捐献准备阶段。然而,捐献前的动员剂注射,给马全营带来了不小的身体考验——每天打完针后,浑身无力的酸痛感就会席卷而来,有时疼得连抬手都费劲,好几次他都忍不住想过“放弃”。可一想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等待救助的是个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小女孩,一条年轻的生命正盼着他的“生命种子”,他就咬牙给自己打气:“我是军人,这点苦算什么?再坚持坚持,孩子就能活!”
就这样,马全营硬生生扛过了动员剂带来的不适,于2021年9月1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躺在病床上,他还在默默祈祷:“希望捐献能成功,希望小女孩能好好长大。”不久后,一封来自红十字会的感谢信送到了他手中,信里明确告知:手术十分成功,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成功在女孩体内“扎根”,彻底改写了女孩的命运。而马全营,也因此成为莘县第二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用勇气为“生命接力”写下了温暖的一笔。
除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慰问孤寡老人、救助困难学生……这些年,马全营的公益清单越拉越长。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完成40余次无偿献血,用汩汩热血为生命“续航”;每逢节假日,他都会跟着公益协会的伙伴们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唠家常,把温暖送到老人心坎里;得知辖区有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求学难题,他又主动牵头对接,联合志愿者为孩子筹集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帮孩子圆“读书梦”。久而久之,“莘县雷锋”这个亲切的称呼,就成了群众对马全营的专属“标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凭借着多年的默默奉献,马全营先后斩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特别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三星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还光荣成为聊城市红十字会荣誉会员。面对这些沉甸甸的荣誉,马全营始终保持着谦逊:“荣誉不是终点,是继续做公益的动力,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大爱无言,善举常为。从军营到地方,从基干民兵到公益达人,马全营用爱心传递温暖,用担当诠释初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民兵队伍中焕发新的光彩。他就像一束光,既照亮了他人的生命之路,也为更多人树立了“助人为乐、专门利人”的榜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间大爱。
作者:莘县人武部政治工作科干事 邵林
莘县东鲁街道武装部干事 李申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