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院长王贵东:(《红色法治教学的困境与探索》):开展红色法治文化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要之举,也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法兼修的法律人的重要路径。红色法治文化具有历史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教育教学功能。教育教学功能又具体分为思政教育功能、人才培养功能、文化育人功能。目前红色法治教育教学的地位与它的贡献和价值极不相称。急需解决红色法治教材建设、红色法治课程设置、红色法治实践教学效果问题。
黄冈有丰富的红色法治资源,诞生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董必武,在1921-1928年他任职湖北期间,大别山红色法治建设蓬勃发展,催生了很多革命法制,建立了中国第一革命法庭、第一革命军事法庭、鄂豫皖苏区监察委员会等法制机构,有张南一、闵丹桂、夏国仪等优秀革命法官,人民检察第一公诉人程玉阶,鄂豫皖苏区监察委员会主席蔡申熙、副主席卫祖胜;有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革命法庭布告。丰富的红色法治资源正好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素材。
黄冈师范学院打造红色法治校园,让红色法治沁润师生,实现红色文化校园与法治建设示范校高度融合;举办红色法治论坛,讲好红色法治故事,增强师生对红色法治文化的认知;建设大别山红色文化实践实训基地,把红色法治作为其中一个篇章,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从三个方面解决红色法治教育难题,即“三步走”(从《黄冈红色文化概论》《大别山红色文化概论》到《大别山红色法治文化概论》)推进红色法治教材建设;“三课程”(法学课程+思政课程+人文课程)推动红色法治课程建设;“三活动”(红色法治实践体验+红色法治文化主题创作+红色法治宣传宣讲)提高红色法治实践效果。
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晚霞(《将红色法治元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以红色法治基因传承为核心,挖掘红色法治元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探究红色法治元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致力于以红色法治元素赋能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红色法治元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要做到整合红色法治元素内容、讲好红色法治经典故事、创新红色法治数字赋能、强化红色法治阵地品牌。
南昌大学法学院陈和平副教授(红色法文化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可行路径):红色法文化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永葆法治人才红色本性(讲政治),法治人才“德”的培养(讲道德)、增长学识(讲学识)、增强文化自信(讲自信)。主要路径包括:红色法律课程要增加体量、凝练精神、提升效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加强红色法治文化方面的教师培训,加强红色法文化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胡燕(《红色法治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指出用好红色法治资源,讲好红色法治故事,对于筑牢法治建设的文化之基,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厚植法治文化,树牢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维,形成法治信仰;注重价值传承,服务法治实践。思政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多维实践,教学成果的固化,才能推动红色法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邓齐滨教授(《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高校红色法治文化教育教学的调研与反思》):对全国法学专业课程,包括法学专业课、法学特色课、法学实践课进行调研,指出《中国法制史》中红色法治文化板块存在教学时间被压缩、教学内容不深入的困境,绝大多数高校法学专业培养在课程体系上并未专设红色法治文化课程,高校红色法治文化实践教育上并未形成稳定体系,同时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因此要完善已有课程,增加课时、扩充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核心课程,在革命根据地法律史研究领域丰硕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之上,逐步构建专门的“红色法治文化”课程;打造特色课程,构建带有区域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共建红色法治教育基地,构筑第二课堂。
北京中恕重整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惠春安(《如何讲好红色法治故事》):法治是一个宏大而抽象的主题,我们通过展览叙事勾勒出了中国法治故事的基本图景,引导观众沉浸其中,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场景等,让法治与历史相联系,让法治与本土相联系,让法治与生活相联系,唤起观众践行法治的初心与使命。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韩伟副教授(《高等学校红色法治文化研究传承的思考》):要不断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年轻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多元,扩大红色法治文化在不同受众群体的影响力,就需要不断创新传播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动漫、短视频、短话剧、舞台剧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红色法治文化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增强红色法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主流法治文化的影响力。
黄冈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成钢(《传承红色基因,绽放老区红色法治文化新精采》):强化制度保障、领导保障、人才保障,筑牢红色法治文化工作基础;建设宣传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场馆、法治文化示范点等阵地,立起红色法治文化有形载体;做到红色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红色法治文化与党建、廉政文化、做到红色法治文化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相融合,催发红色法治文化新色彩。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