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论文《<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法》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4-04-18 08:44:55 | 4695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促进法》价值理念的本质体现。农业农村的变迁与人类文明进步,始终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农业农村的每一次变革都会重塑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走向。反过来,人类文明形态的每一次跃升,又必然会对农业农村变革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乡村振兴作为撬动农业农村伟大变革和变迁的杠杆,它既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实现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探索出来的一条独具国情特点,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为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已成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伟大变革跃升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而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里所论及的“全面”二字,强调的是要全面补齐“三农”的短板,把中国式现代化贯穿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各个领域,覆盖包括东中西各个片区的全部乡村。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支持、要素配置诸多方面,把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放到全面优先安排的位置上,通过深入扎实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和可持续。新时代全体人民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又是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实施主体,还是共同富裕成果共建共享的主体。共同富裕不可能依赖“等、靠、要”去获得和实现,必须仰赖全体人民通过勤劳致富去实现。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重新探究和审视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是十分必要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需要与共同富裕的内涵相契合,高质量乡村振兴和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是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取得实效的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顺利实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抑或一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全国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回答了为什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为贫瘠乡村如期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治保障。要全面推进和稳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和实施规模,把“急农民之所急”的着力点放在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给农民群众扎扎实实的实惠

  (三) 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

  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出路和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农业大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全球1/5的人口。连续十多年稳定的、增产增收的农业生产规模,为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大国离不开现代先进生产要素的保障和投入,现代先进生产要素是我国农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支撑。概括地说,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大国小农和庞大的人口压力以及有限的资源禀赋的先天制约。尽管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和农业,但是必须正视我国最大的优势也在于大国农业,建设农业强国不能忽视大国农业的特点和优势。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基本国情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坚持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始终不渝地契合广大农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不渝地遵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强农兴农之路。农业强国建设任务必须在未来的30年内完成,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即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从现在算起到2050年还有不到30年的时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异常艰巨。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需要树立“大农业”的战略思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夯实农业安全基础、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以大食物观为引领,强化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转变传统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增强农业有效抵抗内外风险的能力,促使农业尽快走上集约化、高质量、绿色化和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筑牢农业建设的大安全观、大食物观、大国土观和大产业观。重农固本,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都不能削弱和动摇。农业农村是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堵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论如何绕不开这个堵点。构建新时代新发展格局,必须尽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地位不牢靠、不扎实的堵点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破局之策,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在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反复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未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农业的稳健发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可以说建设农业强国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始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14亿人口的饭碗。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当人民群众“吃得饱”的问题解决之后,接着而来的就是要解决如何让人们“吃得好”的问题。只有始终做到“手里有粮”,才能确保“心里不慌”;只有建设农业强国形成强大的农产品供给能力,才能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居民营养健康需要。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