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科 张荣)
初冬的秦巴山区,寒意渐浓,但“陕亮执行”的冬日攻坚行动正在进行中。11月18日至19日,勉县法院执行局精锐尽出,干警们兵分两路,奔赴城乡各地,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失信行为亮剑,也以细致入微的司法温情化解着当事人的心结。
雷霆出击,战果斐然显担当
在为期两天的集中行动中,勉县法院共查找、传唤被执行人47人次,执行完毕6案,促成执行和解16案,对2名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结案标的总额2,232,759.88元。以实际行动将人民群众的“纸上权益”兑现为了“真金白银”。
柔性执法:等待两小时的司法温度
执行,并非只有强制与威严,更蕴含着智慧与温情。在一起某银行与李某的信用卡纠纷案件中,法院此前已依法发出支付令,要求李某偿还6500余元欠款,但李某迟迟未履行。11月19日上午10时,执行法官根据线索,在某市场发现了正在做买卖的李某。
面对即将开始的执行,法官们没有立即上前打断他的生计,而是选择在一旁静静等待。“当时看到他摊位上的商品还剩不少,如果我们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虽然于法有据,但可能会让他这一早上的辛苦白费,激化矛盾。”带队法官回忆道。直到中午12点,李某准备收摊时,执行干警才上前表明身份。
起初,李某仍以“没钱”为由试图搪塞。但执行法官通过现场调查其手机支付记录,发现了近期存在的大额收支流水。在确凿的证据和法官一番入情入理的说服教育下,李某最终认识到错误,当场将全部欠款履行完毕。两个小时的等待,等来的不仅是案件的执结,更是被执行人对法律的理解与信服。
四年积案终得解:深入追踪护公正
与李某案相比,申请执行人许某的等待则要漫长得多。这是一起2022年的买卖合同纠纷,王某拖欠许某砂石款3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王某便玩起了“躲猫猫”,长期隐匿在新疆、青海等地,以在外务工为由拒不露面,致使案件执行陷入僵局长达四年。
转机出现在此次“冬日大执行”期间。11月18日,执行法官接到许某紧急举报,称发现王某已悄悄返回老家,正在田里种庄稼。机不可失!执行干警立刻驱车前往,王某察觉后竟仓皇躲进邻居家中。经过一番细致查找,法官最终在邻居家将其成功控制。
面对“从天而降”的执行法官,王某起初仍心存侥幸,拒不履行。鉴于其长期规避执行的恶劣情节,执行法官当场宣布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并同步联系其亲属,进行最后的释法明理,阐明拒不履行判决将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法律的强大威慑力与亲情感化形成了合力,最终,王某亲属代为将拖欠四年之久的3万余元案款全部缴清。
当许某从法官手中接过执行款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四年了,我都快不抱希望了,真没想到法院一直没有放弃,太感谢你们了!”
从人声鼎沸的市场到偏远寂静的乡间田地,从“等待两小时”的司法柔情到“追踪四年”的执着坚守,勉县法院此次“冬日大执行”行动,正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的生动实践。
勉县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傅勉忠表示:“‘陕亮执行’不仅是一次专项行动,更是一种常态化的承诺。未来,勉县法院将继续用实实在在的执行成果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