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波 王国军)2025年,为减少企业涉诉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四平中院对2022—2024年全地区涉企案件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向四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发了《关于加强风险防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司法建议书》,该局指导民营企业对号入座,加强整改整治,促进企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把脉问诊,力争把问题找准。依法治企理念淡薄,法律意识有待强化。部分企业“重效益轻法治”,在建设工程、合同交易等领域违法经营现象较为突出。合同行为不规范,契约精神有待强化。部分企业订立合同、履行合同不严格,依法履约意识淡漠,以次充好,拖欠款项。企业管理欠缺,风险防范举措有待完善。部分企业经营管理手段落后,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管理漏洞,导致企业内部贪腐犯罪的发生。经营结构存在缺陷,与公司治理现代化差距较大。有的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模式,股权结构不合理;权限设置不明,监事会体系形同虚设;企业运作机制存在诸多漏洞,造成个别股东或合伙人侵占、挪用企业资金。融资纠纷高发,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有的企业持续从民间高利借贷,导致承担巨额债务。
二、加强对症下药,力争把建议提实。强化法律意识,依法规范企业管理。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外部活动,建立法律风控培训机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注重诚信守约,严格合同订立与履行。规范订立书面合同,审慎签订格式合同、担保合同等,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强化风险意识,规范融资借贷行为。在融资借贷时应尽量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借款对象,慎重选择互保联保贷款方式。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有效保护创新成果。规范用工行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依法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义务,及时申报工伤,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运行机制。尊重中小股东的参与权、表决权,依法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利润分配权等各项股东权利。合理选择解纷途径,确保及时高效维护权益。建议企业选择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三、加强风险提示,力争把风险避开。今年9月,四平中院印发《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手册2.0版》,既注重法律规定的准确解读,更突出实践操作的指导性,归纳梳理企业从“出生”到“成长”再到“退出”的各环节法律风险,系统提出95条具体防控建议,助力民营企业提升依法治理、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发布全地区10件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营造“安心投资、放心发展”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