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科 雷宏)
“多亏了警察同志和乡亲们,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近日,旧县镇姚苌村村民崔某某的家属,专程向洛川县公安局旧县派出所和村委会赠送锦旗,将满心感激化作对参与搜救的民警、党员群众的由衷致谢。
警情速响应,科技破迷局
9月9日23时许,指挥中心接到崔某某家属报警,称其手机关机、人员失联。接到警情后,洛川公安以“市县主战、警种主导、派出所主防”统筹全局,严格按照《洛川县公安局走失人员处置方案》启动一级响应。网安部门专攻手机信号溯源,刑侦大队同步梳理人员近期活动轨迹,巡特警大队联合旧县

派出所连夜走访摸排关键线索,各警种同步依托网络合成作战战训基地开展数据深度研判,全程信息互通、高效联动,最终通过技术支撑锁定崔某某大致位置。随后,崔某某短暂来电进一步印证定位范围,为大规模救援划定核心区域,成功破解“无明确方向”的初始难题。
多部门联动,地空齐发力
与此同时,旧县镇政府第一时间响应,联合旧县派出所、姚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同步推进工作:一边动员党员带头,一边发动村民参与,短时间内集结150余名党员群众组建地面搜寻队,形成“全民参与”的搜救氛围。地勤方面,民警、消防应急队员与村民分组进入陡峭湿滑的山林深沟,开展拉网式排查,警犬中队带领搜救犬在茂密植被中艰难追踪;空勤方面,无人机搭载热成像设备多次升空,对划定区域进行高空巡查。虽因树冠、玉米地遮蔽遭遇初期阻碍,但“地空一体”的救援网络已全面铺开。
智慧破僵局,精准锁目标
由于崔某某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且受惊吓体力不支,仅能模糊描述“在沟里、周围有很多树”,救援一度陷入停滞。9月11日下午,崔某某再次开机时,派出所民警迅速接过电话,先稳定其情绪,再发出关键指令:“到玉米地踩倒玉米秆,制造明显痕迹!”,这一“人工标志物”思路精准破解植被遮挡难题。随后,无人机再次升空,操作员在一片翠绿中敏锐发现不规则玉米秆倒伏痕迹,降低高度确认后,对讲机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看到人了!崔某某正在挥手!”
暖心终救险,平安护民生
历经56小时昼夜奋战,地面救援小组依据无人机实时传回的坐标与画面,迅速抵达深沟底部,找到身体虚弱、有多处刮擦伤但意识清醒的崔某某,救援人员立即为其补充水分与食物,开展初步医疗处置,随后移交120急救车送医,成功将被困深山沟壑的崔某某安全营救。
事后,旧县镇党委书记张春强表示:“这场救援,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满含最质朴的温暖。从公安机制的高效运转,到多部门的统筹联动,再到党员群众的主动参与,每个人都在用行动践行‘民生无小事’的庄严承诺,用速度与温度守住了群众的平安”。
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