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江区司法局紧扣法治建设与司法行政职能,围绕“法治为民、服务大局”主线,通过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建立“周提示、月调度、季分析、年终盘点”改革调度机制,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一体联动”推进机制,重点从四方面发力,以改革任务落地见效驱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法治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涉企行政执法直接影响市场主体对政府与法治的信任。区司法局以专项行动整治“四乱一违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问题,组建工作专班,开展案卷评查、公布线索受理渠道、深入企业排查“病灶”,同时明确47个执法主体资格,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实现“无处不在”“无事不扰”“有效监督”,大大提升了企业感受。创新推行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4月以来发布检查计划公告5期,实行“综合查一次”开展联合检查60余起,执法检查数同比减少19.2%;对园区14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市场监管领域低风险主体“无事不扰”率达100%。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出台三批“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清单,涵盖31个单位309项事项,适用减免罚案件146余件,减免金额超320万元,推动执法理念从“以罚代管”转向“以教促改”,获得企业“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的认可。
推动社区矫正与基层治理融合,共筑社会和谐新路径。以机制创新为核心、资源整合为支撑、智慧赋能为抓手,将社区矫正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起资源共享、部门联动、信息互通、科技赋能的社区矫正新格局,既筑牢了辖区安全稳定防线,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为平安余江、法治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构建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公检法司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会商研判与协同处置;整合民政、人社等部门资源,打造“一人矫正、多方关怀”链条,破解矫正对象心理、生活、就学、就业等难题。引入多元社会力量,探索“1+3+N”机制,以司法所为核心,联动社区、家庭、“明灯”工作室,整合民警、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力量,实施“一人一册”个性化矫正方案,今年已制定个性化方案260个,提供心理咨询40人次,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36场次,推动社区矫正对象参与交通劝导、养老院服务,实现“惩罚—矫治—回归”良性循环。同时,深化科技智慧赋能,依托全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整合定位监管、在线报告、教育学习等功能,实现社区矫正全流程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实行“精准监管、高效治理”。
以行政复议改革“小切口”,推动法治政府“大格局”。始终践行‘复议为民’理念,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行政复议作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设立区级政府“行政复议中心”,实现案件“一个口子”对外,建立“六室一厅”场所(立案接待室、行政复议审理室、调解室、听证室、阅卷室、档案室和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大厅设立行政复议窗口),实现“一站式办案”。成立鹰潭市余江区行政复议委员会,确定组成人员名单,明确工作任务,提升了行政复议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制定繁简分流、案件评查、办案程序等制度规范,健全行政复议依法受理和信访事项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的协调配合机制,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简繁分流”,优化办案程序,依法客观公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强化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配合,建立复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联动制度,调审结合,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今年以来,我区审结的59件行政复议案件中,直接纠错15件,调解和解11件,未出现诉讼情况。
打造“普法进村组”品牌,以法治之风滋养文明乡风。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压实压紧普法主体责任链条,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制定《关于开展“普法进村组 有法帮你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工作方案》,充分整合利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基层法治力量,构建“专业团队引领、本土力量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立体化普法网络,实现普法集中宣传进村、普法队伍入户“两个全覆盖”,并将普法宣传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以法治文化浸润人心、涵养民风、优化乡风。今年共组织多部门进村集中普法80余场、服务6000余人次,“法律明白人”走访5000户。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结合传统与新媒体普法,推动普法宣传从“静态”转向“动态”,源源不断为群众送上“法治精神食粮”。推行“边普法、边排查、边调解”,简化农民工法律援助程序,让“纸上的法”变为“行动中的法”,让法治服务直达群众。(吴云、余样明)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