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十里乡沙庄村辖12个自然庄,共204户492人,拥有3563亩耕地、36960余亩林地。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村党支部带领25名党员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便民服务、乡风建设四大方向发力,让小山村焕发新生。
产业为基,激活振兴动能。沙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成150亩玉米试验田,推广宽窄行种植技术,亩产预计达20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30%,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同时,投资137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中药材加工购销厂,年加工连翘20吨,解决20人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收益转化。
基建补短板,提升生活品质。该村累计投资120余万元硬化2.7公里“四好农村路”,40余万元安装125盏太阳能路灯,40余万元升级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个自然庄;计划2025年底实现12个自然庄燃气入户。此外,规划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新建免费洗衣房、便民理发室、“一村一快递”点,改造全村公厕;完成173户厕所改造(覆盖率90%),设置10余处垃圾收集点,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垃圾处理体系,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服务聚民心,筑牢党群阵地。党群服务中心设立3个便民窗口,“一站式”办理党务、政务、村务,年办件超百次,实现“小事不出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行“党员积分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年开展活动10余场,服务群众200余人次。
乡风铸魂,涵养文明新风。沙庄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婚丧简办,评选“星级文明户”树立榜样;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举办消夏晚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培育“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通过互助小组、爱心队伍、调解委员会开展生产互助、困难帮扶、矛盾化解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如今的沙庄村产业兴旺、设施完善、乡风文明。实践证明,以党建为舵、以产业为基、以民生为要,山区村落同样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独特魅力。(王国良 刘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