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双娥,女,汉族,1969年9月生,群众,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陈家畈村村民。自1998年嫁入杨家,她便以儿媳、妻子、女儿、母亲的多重身份,默默守护着小家。2013年丈夫不幸离世后,她挑起了照料78岁患病公公、身患老年痴呆症母亲,以及抚养14岁儿子的千斤重担。她用瘦小的身躯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用27年如一日的辛劳与赤诚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感人真谛,书写了平凡生活的动人篇章。
进了一家门 就是一家人
1998年,宁双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嫁入杨家。新婚伊始,她便视公公婆婆为自己的亲人,参与到照顾公公婆婆的日常生活起居中来,平常年节假日常常带着孩子去看望公公婆婆。一家人彼此理解、相互扶持,日子平淡又温馨。
2013年,丈夫被确诊为肝硬化后,身体迅速垮了下去。为了治病,宁双娥带着丈夫辗转景德镇、南昌、杭州多地求医治疗。尽管已经积极治疗,但是丈夫仍因肝硬化并发症,医治无效去世。丈夫去世后,留给宁双娥的是家庭的三重困境——78岁的公公身患多种疾病,有时候呼吸都伴随着剧烈的咳嗽;77岁的婆婆年事已高,需要日常照料;66岁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常常连自己的女儿都认不出来;14岁的儿子还在读初中,因父亲离世深受打击不愿与人接触。生活的重担如山般压来。
面对困局,有人劝她“你还年轻,别把自己困住了。”她却坚定地表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相扶持。我不会离开,进了一家门,就是一辈子的家人!”这掷地有声的承诺,支撑她毅然承担起守护家庭的责任,活成了“铁打的女人”。
他们都是我的至亲 我必须照顾他们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宁双娥的照顾却从未打折,每一件小事都倾注了她的心血与汗水。公公的多种病症需要长期调理,宁双娥自学测量血压、记录症状,每日按医嘱备药。老人胃口差,她变着法儿做饭:软馒头、梅干菜烧肉、水煮酸菜鱼……肉类炖得软烂,蔬菜切得细碎,确保营养均衡。为了防止吃多了积食,她饭后便陪着老人散步溜弯、消食聊天,讲讲当天遇到的趣事解闷。
穿衣洗漱、如厕翻身、洗衣换被、擦身捶背……这些琐碎的日常照护,宁双娥从不假手于人,更无半分嫌弃。夏天勤换衣,冬天勤晒被,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让老人始终衣着清爽、床铺洁净。2020年,婆婆以85岁高龄安详离世。同年冬天,公公突发肾积水住院,她日夜陪护,喂饭喂水、洗脸穿衣、按摩翻身、端倒便盆,向护士请教老年人护理技巧,抽空还回家操持家务。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她是亲女儿,得知实情后纷纷感叹:“这样的儿媳妇,比亲女儿还亲!”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公公虽已90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问她累不累,她朴实地回答:“谁家都有老人,这是我应尽的义务。老人能活一百岁,我就照顾老人到百年。”
面对老年痴呆症愈发严重的母亲,宁双娥像哄孩子般耐心守护。她时常陪着老人翻看照片,一个个教老人辨认。母亲的生活起居,她更是事无巨细:穿衣洗漱、擦身泡脚、喂饭喂药,从不怕脏嫌累。有次母亲不慎摔伤腿,她硬是四处请教学会了按摩理疗,每天坚持给母亲热敷按摩直至腿伤慢慢康复。为了凑治疗费,宁双娥自己省吃俭用,却为母亲添置保暖羽绒服和舒适轮椅。“母亲养我小,我养母亲老”,这句朴素的话语化作了宁双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虽然宁双娥总是很忙,但却从未缺席过儿子的重要时刻。家长会、运动会、生日等,她总能挤出时间参加和准备;尽管收入微薄,仍坚持为儿子买书报班,鼓励他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高三关键期,她在学校附近租了老房子陪读,自己住在厨房隔出来的小房间里,只为给儿子安静的学习空间。在她的呵护与激励下,儿子走出阴霾成功考入大学,并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为了这个家 再多的难我也要跨过去
面对照料老人、养育孩子的费用,没有固定工作的宁双娥选择了时间灵活但强度极大的小时家政工作,同时承接多户清洁,下班后还做手工活贴补家用。
为了让老人有钱治病,孩子有钱读书,最忙的时候,她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一天掰成三瓣用。早上5点起床操持家务、准备三餐、照料老人服药洗漱;七点左右,送儿子上学,马不停蹄赶往客户家。每单2-4小时的清洁工作,宁双娥要清洁窗户水垢、擦洗地板地缝、清理吊顶积灰和空调出风口、清洁整理不同材质的家具……每单工作结束后,她顾不上休息,又匆匆赶往下一家,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尽管工作繁重,但对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她始终坚持“隐形加班”:为照顾独居老人默默延长服务;多花半小时向新手妈妈家庭传授收纳技巧。下班回家,安顿好老小吃饭洗漱后,她又要开始做打包计件的手工活了,有时候一做就是两三个小时。
如今,由于常年接触清洁剂,她的双手布满裂口,粗糙得像老树皮,手指关节也因长期接触冷水严重变形、肿胀发疼,工具包里总备着止疼膏药和护腰贴。但她的笑容依旧灿烂,“我多做点就多挣点,家里就松快点,值!”
从青春年华到鬓染霜色,宁双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付出,成为了公婆的“亲闺女”、母亲的“守护神”、儿子的“超级英雄”,生动演绎了“久病床前有孝媳”“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感人故事,她用近三十年的坚守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