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汉苗一家亲:寻根 探访 同乐 服务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志愿者走进纳雍县百兴镇垭口苗寨

来源: | 作者:祝世杰 | 发布时间: 2025-07-11 15:16:49 | 274 次浏览 | 分享到:

                                                                                    

    (祝世杰  李光明  )2025年7月9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志愿服务团队走进纳雍县百兴镇垭口社区原生态苗族聚居村落,与当地苗胞载歌载舞,进行文化交流碰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地融媒体“水上百兴”参与并指导活动开展。

  寻根:苗族文化传承人工作室里的文化符号

  上午10时,志愿者服务队来到箐苗文化传承人李金的工作室,只见案几上摆满了箐苗服饰制作的各种布匹、画稿、颜料、各种工艺品,墙上挂着的蜡染和刺绣成品在无声讲述着苗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学设计的李金娓娓道来:“箐苗被称为‘丢失在深山里的民族’,一直保持有蜡染刺绣传统,蜡染刺绣而成的箐苗服饰被称作‘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箐苗服饰用料往往是自己种植的苎麻,经种、砍、搓、打、揉、洗、纺、织、染等多道工序,最后织成布,再在布上挑花刺绣。一套服饰,通常由几十块绣片缝合而成,一件全刺绣成衣,常常需要3年—5年才能完成,价值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2008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纳雍箐苗服饰以其唯一性光荣上榜。”听了讲述,志愿者们被箐苗服饰文化深深折服,有的表示将来还会再进一步探索苗族服饰等少数民族文化。

  探访:讲述与聆听中的碰撞与交流

  下午,志愿服务团队来到百兴镇垭口社区苗族聚居村落,围坐于当地的几位苗族老人身旁,聆听他们讲述村落的历史变迁及文化习俗。天公虽不作美,时不时飘来小雨,但大家被好奇心驱使,都迫不及待想打开苗族迁徙发展史的“秘籍”。从古老传说到现代舞美,从传统婚丧嫁娶习俗到新时期文化技艺,从过去村寨的发展历程到当下苗族文化的如何坚守与传承,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让志愿服务团队全体成员都深刻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地百姓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在老人们的讲述中,既有他们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更有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嘱托,为志愿者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当地苗寨历史以及民俗文化的窗口。

  同乐:苗家小院歌声中的民族团结最强音

  下午16时,天空继续下着淅沥小雨,在当地村民的热情邀请下,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来到一户有雨棚的苗胞小院里。苗胞们身着盛装,吹着口琴,欢声笑语和苗歌交响在一起。来自全省各地州市的各民族志愿者与当地苗族同胞一起欣赏起了他们演奏的特色苗族歌曲和舞蹈。悠扬婉转的曲调、独具特色的唱腔,轻盈飘逸的动作,配上原生态的乐器伴奏,共同展现了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大家的欢声笑语在山林间回荡流转。一句句歌声、一曲曲舞,尽数记录着苗族人民生活当中的奇闻轶事,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传递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志愿者们被这纯粹的民族歌舞所感染,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轻声吟唱。随后,志愿服务团队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才艺展示,歌曲合唱、舞蹈表演等节目轮番上演,与苗族同胞的歌声交相辉映,现场气氛热烈融洽,竞相展现出民族文化交融、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以及各民族对伟大祖国和伟大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

  服务:礼物传递友谊关怀和互动价值

  才艺展示结束后,志愿服务团队为当地群众派发了精心准备的物资,包括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为他们送去了实实在在的一份关怀。志愿者们还与当地村民亲切交流,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切实需求,用真诚的态度和暖心的话语传递着关爱之情。一句句问候、一声声叮嘱,也让整个村落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的初心与使命所在。志愿服务团队带队老师杨洋面对镜头时说道:“在本次志愿活动中,听着老乡们讲祖辈传下来的故事,看着他们朴实的笑容,突然觉得‘接地气’这三个字特别有分量。我们带来的物资有限,但能和大家一起唱唱歌、聊聊天,感受这份纯粹的热情,反而觉得是我们收获了更多,比如对‘生活’最本真的理解,对‘文化’最简单的诠释。”“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志愿者们累并快乐着。也许,即将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的他们经过几天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定会在人生“三观”有所升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定会以“利他”精神成就“利己”之事。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辅导老师杨洋给水上百兴介绍:此次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深入体验了当地苗族民俗文化,也搭建了一座连接高校与乡村的文化之桥,学院将以志愿者实践活动为起点,聚焦乡村发展,在科技帮扶、教育支持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性。让志愿服务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让青春的磅礴力量真正扎根于大地、服务于人民。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