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油盐酱醋里藏日复一日,锅碗瓢盆中盛三餐四季

来源:毕节市公安局 | 作者:王瑶 | 发布时间: 2025-07-15 10:20:21 | 5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公安队伍的庞大体系中,有这样一个岗位:它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关系着每一位民辅警职工的战斗力;它没有惊心动魄的瞬间,却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里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警务保障大队民警罗向东,便是这个岗位上的坚守者。

  罗向东,今年55岁,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从警36年来,他先后在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交警、刑侦、派出所等部门工作,现在是警务保障大队一名普通民警。期间,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2次。自2022年从事食堂保障工作以来,他始终以“职工满意”为最高标准,在三尺灶台旁、在食材仓库里、在供餐窗口前,用3年的热爱,将平凡的食堂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温度。

  一、严把食材“入口关”,做警营餐桌的“守门人”“民以食为天,警以食为力。”罗向东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食堂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安全,而安全的源头在食材。为了让大家吃得放心,他在食材采购环节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护墙”。每天凌晨四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时,罗向东已经穿梭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个摊位前。他手里总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不同供应商的资质、食材检测报告编号、历史供货质量评价。“猪肉要看检疫章,蔬菜要查农残检测单,米面油必须是大品牌——这是底线,绝不能含糊。”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采购团队。2023年夏天,一批刚送到食堂的青菜被他发现叶片上有异常斑点。尽管供应商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问题”,他还是坚持将样本送到检测机构。结果显示,这批青菜的农药残留超标3倍。正是这次“较真”,避免了一次潜在的食品安全事故。事后有人问他:“这么多年合作的老供应商,何必这么不给面子?”他严肃地说:“在食品安全面前,没有‘老交情’,只有‘硬规矩’”。

  二、坚守供餐“时刻表”,做24小时在线的“服务员”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食堂供餐不能按“朝九晚五”的规律运行。无论是凌晨出警归来的刑侦队员,还是深夜值守的指挥中心民警,都需要热乎的饭菜来驱散疲惫。面对日均1500人次的用餐需求,罗向东带领食堂团队,打造了一套“全天候供餐体系”,让警营的烟火气永不熄灭。为了满足不同时段的供餐需求,他推出了“错峰供餐+24小时备餐”模式。早班民辅警早晨六点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包子豆浆,夜班民辅警凌晨两点仍能打到热汤面。遇到大型安保任务,他会提前制定“移动供餐方案”,带着保温餐车跟随队伍,确保民辅警在执勤间隙能及时补充能量。2025年一个夏夜,200多名民辅警紧急集合执行任务。原本准备下班的罗向东立刻召集食堂员工返岗,临时加做了200份热乎饭菜。当他和同事们冒着寒风将饭菜送到执勤点时,不少民辅警感动得红了眼眶。“深夜都还能吃上一口热饭,心里太暖了。”一位老民警这样说。

  三、精打细算“过日子”,做食堂成本的“红管家”食堂工作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控制成本,这其中的平衡之道,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罗向东就像一位精明的“大管家”,把食堂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在食堂推行“光盘行动”,不仅在餐桌上张贴提示语,还根据民辅警的用餐习惯调整菜品分量。对容易剩下的菜品,他要求厨师减少制作量;对受欢迎的菜品,则适当增加供应。他还善于利用“边角料”变废为宝。萝卜皮腌成咸菜,骨头熬成高汤,芹菜叶做成菜饼……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意”,既丰富了菜品,又减少了浪费。大家常说“在罗伯的手里,没有废料,只有宝。”在设备维护方面,他是个“巧匠”。食堂的蒸箱、冰箱、消毒柜出现小故障,他总能自己动手修好。有一次,和面机的传动皮带断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早餐供应,他跑了三家五金店,终于找到合适的配件修好机器。有人劝他:“直接换新的多省事?”他笑着说:“能修就不换,省下的钱能多买几斤肉呢。”在成本控制上,他同样精打细算。通过对比多家供应商报价、与当地农户及农产品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合理利用季节性食材等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2024年食堂食材采购成本较上年有所降低,既解决了农户种植蔬菜滞销问题,又让民辅警的餐盘更加丰富。有老民警感慨:“现在食堂的菜,不仅安全,种类还越来越丰富了。”3年来,在食材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罗向东带领食堂团队实现了“成本不超支、质量不下降、品种不减少”的目标。

  四、情系民警“暖心事”,做警营生活的“贴心人”食堂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传递温暖的窗口。"后勤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罗向东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罗向东深知,一份热乎的饭菜能暖胃,更能暖心。他把民辅警当家人,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食堂充满了家的味道。面对机关食堂用餐人数多、口味需求杂、保障要求高的特点,他耐心与前来就餐的同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同志们的胃口和需求,及时进行菜单的调整,做到“两周不重样”。每年夏季,他会推出“防暑套餐”,用绿豆汤、冬瓜海带汤、凉拌苦瓜等清热解暑的菜品为民辅警降温;冬季则准备羊肉汤、萝卜炖排骨等温补食物,帮助大家抵御严寒。大家说“在罗伯的食堂,总能找到合胃口的菜,吃饭都成了一种享受。”每年春节,不少值班值守、家在外地的民辅警无法回家过年,他都会特意准备“家乡味”套餐,带着食堂员工包饺子、炸丸子,还在每张餐桌上摆上春联和福字,让值守的民辅警过一个热闹的“警营年”。 在食堂的意见簿上,满满都是大家的好评:“早餐的豆浆越来越浓了”“晚餐的汤味道很正宗”“师傅们的服务太贴心了”……这些朴素的话语,是对罗向东工作最好的肯定。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