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死者声张正义,替逝者申冤”
“坚持原则是第一要义,细致入微是工作之基”
“案件不破,侦查不止...”
这是金沙县公安司法鉴定中心
法医团队的人生信条
他们以近乎苛刻的精确
在静默的物证与无声的遗体之间
为正义厘清迷雾,锚定航向
毫厘之间见真章
在解剖台与显微镜构成的特殊战场上
金沙公安法医团队用专业诠释着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深刻内涵
年均系统检验140余具遗体
完成170多份活体伤情鉴定
出具250余份严谨的检验报告
——这些数字背后
是对0.1毫米级物证的极致追求
窗台边缘一缕衣服纤维
创口处细微的生活反应差异
这些常人眼中的"微末痕迹"
在他们手中都成为重构犯罪现场
锁定真凶的关键密码
在一起疑点重重的命案中
正是通过现场门把手上遗留的指纹
让凶手最终伏法
在金沙法医的字典里
没有"微不足道",只有"不容错过"
体法双修砺锋芒
这份直面生死、揭示隐秘的职业
对从业者提出了近乎严苛的立体要求
深厚的医学、法学功底是起点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
必须持续掌握
案头常年堆叠的最新文献
各类专业培训是常态
漫长而单调的检验过程
对异常痕迹的警觉与捕捉能力
是天赋,更是日复一日自我训练的成果
2019年的一起室内双尸案
五天四夜、昼夜不息的现场勘察取证
终于获取关键信息破案
面对高度腐败的遗体、惨烈的创伤现场
是不断强化的心理素质与情绪管理能力
这份工作没有镁光灯下的荣耀
唯有在物证与科学的指引下
对每一个细节负责、对最终结论负责的赤诚之心
正是这些如磐石般的坚持
支撑他们在无声战场上年复一年地恪守职责
基因密码续亲情
在冰冷的检验室外
他们的工作还流淌着令人动容的暖意
面对走失儿童的DNA样本
他们在精密仪器前屏息凝神
将基因密码化作寻亲灯塔
无数次细致比对
只为在浩瀚如海的数据库里
为离散的骨肉点亮回家的路标
每一次成功的比对
都承载着一个破碎家庭重圆的希望
荣誉殿堂写忠诚
这支精干的四人团队
形成了高效默契的“老带新”传承模式
经验丰富的师兄“王方”引领方向
他练就的“火眼金睛”
指导新人辨识那些教科书上
语焉不详的特殊损伤形态
年轻成员则用新技术手段为传统检验注入活力
加速数据处理
每一次重大案件复盘
都是集体智慧的碰撞与经验的无私分享
每一次检验复核
都在实践中淬炼责任与能力
家人的默默支持,孩子眼中闪烁的崇拜
都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当孩子毅然选择从警之路时
那份荣光便在血脉中延续闪耀
王方,具备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大专)与法学本科教育背景,从事法医工作25年
宋松,毕业于临床医学与法学专业,从事法医工作12年
黄世海,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从事法医工作16年
陈华利,毕业于法医学专业,从事法医工作5年
专业巅峰群星闪耀
在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与卓越贡献下
团队及其成员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至高的荣誉
团队中核心成员不仅经验丰富
更是专业理论的贡献者
资深法医王方参与编撰
《贵州省命案参考卷宗东吴卷》
将宝贵的实战经验与前沿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惠及全国同行
为法医学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团队凭借在多起重特大疑难案件中的突破性贡献
多次收到群众锦旗
并在2015年贵州省公安刑事技术现场勘查
大比武活动中荣获第9名
每一张锦旗、奖牌都是对他们科学精神、
精湛技术和严谨作风的最高褒奖
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同样熠熠生辉
王方屡获殊荣
“十嘉刑警”、“执法办案标兵”
并在“10.13专案”、“8.18命案”等重大案件侦办中
因表现突出荣获嘉奖
宋松则通过中国法医学会“培训班继续教育”
及“吸毒成瘾认定培训”等进修机会
持续精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正是这份在面对复杂腐败尸体检验
微量物证提取等艰巨挑战时
所展现出的非凡专业能力和坚韧意志
使其名字成为“专业可靠”的同义词
他们是喧嚣时代里静默的基石
是穿透谎言的理性之光
——在生与死的交界处
这群手持柳叶刀的"侦探"
正用科学之光照亮每一个真相的角落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