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冯建航: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来源: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5-04-29 08:32:34 | 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4月29日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学教育现有的600多个法学院当中,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阅读和写作上普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致使专业文献阅读量不够,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缺乏了解,对专业学科基础问题掌握不牢靠,难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融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和任课老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引导不够的因素,更多的在于不少学生只注重于网络传播的快餐文化,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阅读和扩展阅读,缺少对知识面的广泛掌握和写作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应当通过《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就掌握必要的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杜绝出现学位论文写作走过场、图形式的做法。为在全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发挥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近日一些高层媒体对中央民族大学首任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宋才发进行学术专访,并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课程作业中,挑选了6篇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后的体会,陆续原汁原味地予以发表。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建航: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法律(法学)硕士生 冯建航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宋才发教授的印象和感觉,我能想到更多的就是宋老师洪亮的声音、笔直的身板、激情澎湃的演讲式授课。时光荏苒,一眨眼的功夫,宋老师7周的《法学方法论》课程就结束了。然而就是这短暂的几周时间,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记得我初到广西民族大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位中央民族大学的法学教授,是一位法学“大咖”级的人物。后来看到我们的课程表安排,正是由宋老师给我们上《法学方法论》课程,内心感到幸运之极。这只是我在宋老师授课之前,对宋老师的一个模糊的印象。我们从大学时段“拿着口袋装知识”,再到研究生阶段“母鸡带着小鸡找知识”,在这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时刻,迫切需要一位“人师”给我们授业和解惑。我是非常幸运的,在上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当下,就能够得到宋老师这样知名法学专家的及时教诲和指导。宋老师究竟讲课如何?百闻不如一见。听了宋老师的课,确实使我受益匪浅乃至感到震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何做人和做学问这次课了。

  在当今法学教育的发展中,方法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方法论作为法学研究的枢纽,不仅为法学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系统的法学方法论教育,学生能够掌握法律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思维方式,这对于其未来的法律实践和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中,对法律条文的记忆和复述占据了主要地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法律人的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方法论的传授,使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法律实践环境,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法学方法论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通过引入哲学方法论、比较法学、法解释学等多角度的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法律思维训练,使其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譬如,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就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方法论;而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则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此外,法学方法论的研究与讨论,也是法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法学方法论的指引下,法学研究不断深化,法律实践也因之而日臻成熟。法学方法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法律专业人士的职业能力,也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因此,法学方法论的研究与教育实践,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关注与加强,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为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贡献力量。

  在做人方面。宋才发老师在授课时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有良知的学者,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违心话,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任。”“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学者最忌“墙头草”。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宋老师的第一堂授课。他看到个别同学萎靡不振的样子,就直言不讳、开门见山地对我们说:“人总得有一点精神才行”!只有做得了人、做得好人,才能做得了和做得好学问。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人的精神态度如何,是决定一个人做人处事成败的关键。宋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一个人的精神。这里不需要做更多的阐释,也不需要更多的描绘,你看看宋老师上课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就足以给出一个精准而完美的答案。宋才发老师已是72岁的老人,一堂课从头到尾近4个小时,他始终站立着授课且中间不休息,这本身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和无声的榜样。一个人的精、气、神,对一个人一辈子事业的成败,具有极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宋老师还开导和激励我们说,不要因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不是“985工程”、“211工程”学校,就以此为借口自暴自弃、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任何一所大学都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不是因为非国家重点名校就出不了人才,关键要看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努力的程度如何。名校培养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人才,只是名校出人才的机率比一般大学高一些而已。他还举例说,广西民族大学就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建设人才,甚至培养出了许多各条战线的精英和领军人物。他还警醒我们,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即使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重点名校的学生,都在为了自己梦想的实现而努力拼搏,我们就更没有任何理由懈怠了,更应当振奋精神要严格要求自己。有句话说得好,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