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科 张荣)危急之时朋友借钱帮忙渡过难关本是好意,但借钱不还,可能会让朋友之间反目。陕西省咸阳市三原法院西阳人民法庭通过耐心细致、入情入理地做调解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被告焦某因为经营生意急需资金周转向蔺某借款一万元并打下借条,双方约定了还款时间和利息,到期后,蔺某多次电话、上门与焦某协商还款事宜,焦某均以生意周转不开为由一直拖欠,无奈之下,蔺某诉至法院。
办案法官接到该案后,详细了解案件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当事人双方是朋友关系,如果案件处理不当,不仅使双方矛盾加深,还会增加双方诉讼负担。于是办案法官转变办案思路,经过多方查找终于联系到了焦某,通过了解得知,焦某一方面做生意资金确实周转困难,所以长期欠款不还,另一方面对于欠款不还是否会有不利影响存在侥幸心理,办案法官随即根据相关案例和大数据告知焦某不要心存侥幸,败诉之后其行为会给其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恶意拖欠一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个人和家庭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经过办案法官的释法明理,耐心讲解,积极做焦某的心理工作,最终焦某这才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并表示是自己做的不对,希望法官能帮助调解。经过法官的耐心劝导和释法说理,原告蔺某也表示理解被告的经济困难,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还款协议,被告并当场履行一半欠款,昔日朋友又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本案中,办案法官从有关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既让当事人换位思考,真正明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告知拒不偿还债务会产生的法律后果,不仅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也使两人握手言和,既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又符合社情民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一场民间借贷纠纷圆满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