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持续深化四风建设,是党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举措。

近日,玉山县民政局在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融合“两节”到来狠抓“四风”整治工作,全力打造正能民政、清廉民政的党员干部队伍。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远林在“四风”整治工作部署会中指出,人生旅途,“考验”相伴。“四风”建设关乎全局,民政作为社会基础职能最直接的参与者、实践者,岗位尤为重要,如何在自身岗位中经受住物质利益、职务待遇、亲情友情、金钱美色等考验,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直接关系到个人、单位及党的形象,关系到在人民群众中地位与信任度。“赶考”路上专题教育片警示我们:“四风”建设因素在人,根源也在于人,只有从人的本身上下功夫、找准切入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落地见效。

首当其冲是要顶住诱惑,见欲而止。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如果说懂得顶住诱惑是一种清醒,那么善于顶住诱惑则是一种智慧,需要高度的自觉、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克服自己的欲望的冲动,去向各种消极的东西抗争,向腐朽的东西抵制,从而达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
关键之点是要秉公用权,为民公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才是权力的主人,人们之所以把党员干部称作“人民公仆”,说的就是权力属性的本质所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党利国利民;用不好误党误国误己。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党龄长短、贡献大小,如果忘却入党时的誓言、背离为民服务的宗旨,把权力当作私用牟利的工具,就必然导致私欲膨胀,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思想深处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可贵之处是淡泊名利,讲奉献,纵观历史史册,众多有志之士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靠的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图的是民族之名,为的是大众之利。党之所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历经艰难险阻而不失其先进性,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数共产党人把淡泊名利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奉献,为了人民利益甘愿牺牲一切。有了这样的情操,就会有“泰山压顶不弯腰,风云变幻不变色的豪迈气概”;就会坚持严律于己,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图。

难得的是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人,都有单独公干、“八小时之外”、节假日等独自活动时间,能不能做到独清独醒、慎独慎微,是对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最直接的检验。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不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忽视小恶而铸成大错的道理。如果我们平时疏于拂试思想行为的尘埃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不知不觉就会尘埃满面,失去本色。反思一些党员干部从廉洁走向腐败的轨迹,无一不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而量变的源头,无一不是小恶。只有做到了慎独、慎微,管好自己嘴、手、脚、眼,不该吃的东西不吃、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场所不去、不该看的东西不看、不该做的事情不做,才能拒腐于千里之外,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