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价值取向、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系统深邃的科学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就需要我们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才能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史性回顾与实践总结,是我们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积极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现代化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期盼。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之中,在抵御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一批批仁人志士从“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试图开启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方法都试了,各条道路都走过了,但对建设现代化强国充满向往的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为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1979年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概念,并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与部署,首次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将现代化的目标确定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原现代化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命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两步走”的战略设计,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清晰地描绘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符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为我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现实路径。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旨归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最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不仅汲取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立君为民”“以民为本”“民惟邦本”等民本传统,而且蕴含马克思主义的人本逻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实现人民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人民立场和理论品格。我们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产生的矛盾”到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人民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把人民的需要状况与人民需要的满足状况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仅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程度作为现代化成果的衡量标杆,而且始终坚持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标准。在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历程中,无论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还是用“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阶段性目标,为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的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同步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的是通过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全过程人民民主来分阶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成果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鲜明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顺应了人类发展规律。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马克思恩格斯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深化、标准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是从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现代化生产开始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就开始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探索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富强民主文明”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党的十七大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进一步丰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新的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时代最强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又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更加彰显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在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为更好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全新的重大论断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政治方向、根本原则、根本要求。百年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明确回答了我们“推进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镌刻了逐渐走向成功的时代化印记。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院 阿孜古丽·吾甫尔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