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网讯(赖奕波 蔡瑛 施德书)一座座翠竹满山、林田环绕的村庄如诗如画,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金秋时节,走进千年古邑建瓯的田野乡村,映入眼帘的一幅幅美景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2021年以来,南平建瓯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在全市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通过聚焦“三保障”、饮水安全等重点环节,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送科技下乡推动创新赋能、引导发展特色产业促稳定增收等,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科技特派员专门到我家茶园,指导我如何防治炭疽病,现在茶树的情况好多了,今年的茶叶产量有保障。”看着满目葱郁的茶园,建瓯市南雅镇叶康村脱贫户黄国锦笑着说。
在建瓯市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下,黄国锦开辟了7亩茶园,种植茶树。但由于没有种植经验,茶园缺乏科学管理,加上去年持续干旱的影响,茶叶出现大面积的炭疽病。手足无措的他急忙向镇里“下单”求助,“接单”的科技特派员裴朝鉴上门服务,及时解决了他的问题。
在建瓯市房道镇朝阳安全帽厂,七道村脱贫户正在厂里给竹编安全帽上漆。该厂多次聘请相关技术员为脱贫户上技术辅导课,有效提高了脱贫户的生产技术水平,2020年底脱贫攻坚收官后,该公司持续扶持带动15户脱贫户务工就业增收,每户脱贫户每月额外增加220元收入。
建瓯市房道镇朝阳安全帽厂,七道村脱贫户在厂里给竹编安全帽上漆。建瓯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建瓯市川石乡慈口村立足丰富的雷竹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雷竹产业,全村雷竹种植面积达1086亩,每亩纯收入高达1.5万元,雷竹产业已成为慈口村致富增收的好产业,全村14户脱贫户种植雷竹105亩,户均增收5万元。 川石乡慈口村脱贫户在雷竹合作社基地锄草 建瓯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建瓯市东游镇盛前村俊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黑木耳、香菇、黄金菇等食用菌的栽培、加工及销售。在村“两委”的引领示范下,村里的吴贵荣、周茂华、刘宁兴等脱贫户相继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6户,其中脱贫户19户,他们通过发展黑木耳、姬菇等人年均增收1万多元。
建瓯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通过发展竹木、食用菌、“稻渔”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户”的产业联合模式,不断完善“种植、养殖、流通、销售”的产业链布局,增加造血功能。以“稻+螺”产业为例,截至目前,仅建瓯市迪口镇近300户村民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并辐射带动建瓯其它乡镇,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增产增收及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招牌产业。
在不断通过科技赋能产业为脱贫户开辟持续增收渠道的同时,建瓯多部门联动筑牢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横向通过建瓯市农业农村局、人社局、财政局等12个职能部门联动摸排,纵向通过乡镇(街道)组织每月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入户核查,建立健全“对象发现、风险预警、交办核查、动态帮扶、问题消除”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防返贫监测实效。
持续巩固重点,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开展政策帮扶,严控返贫风险。2020年底收官后,建瓯持续实施医疗“新农合+商业保险”双报销政策。由市财政出资与保险公司合作,为脱贫户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因病或非第三方意外伤害或公共卫生承担的住院、特殊门诊和普通门诊就医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经过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省医疗叠加保险、南平慈善救助等各项补偿后,剩余仍需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按100%予以报销。通过实施医疗“新农合+商业保险”双报销政策,真正让脱贫户生病看得起、看得了、看得好,有效环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诊所乡村医生在给贫困人口看病。建瓯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此外,建瓯还采取加大医保力度、兜底重点对象,扎实推进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开通“一键报贫”全面受理建瓯市贫困农户申报监测对象,摸清扶贫项目资产,用好扶贫资产等举措,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案例遍地开花,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22年10月,建瓯市脱贫人口4340户9868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未发现返贫现象,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