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六楼重症ICU护士长程芳说,杨昊不是个好病人。“他对ICU的救治实在太了解,调整呼吸机比护士都专业,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情况,但这非常影响他的心情。普通患者我们可以善意地隐瞒,让他们对救治充满希望,坚定信念跟病魔抗争,但杨昊不行。”
为了调整杨昊的心理状况,程芳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彭银华与他安排到了一个病房,希望两个同行可以相互打气。杨昊记得,彭银华刚住进来时,比他的情况好很多,他那时只能喝营养液,而彭银华可以自己进食。
在彭银华的带动下,杨昊开始吃饭。每次吃饭需要40分钟,分三四次吃完,护士夏建把菜压成小块,一点点地喂他,还不时给他打气加油。几天中,杨昊看到呼吸机的氧浓度、压力等指标开始好转,他觉得只要等到脱离呼吸机,就可以痊愈了。
有一天晚上,杨昊做了个噩梦,梦到一堆人争抢一个出院指标,而他没有抢到。从噩梦中醒来,他所有生理指标忽然急转直下。医生把插管的设备都拿到他的病床前,随时准备抢救。他后来回想起来,觉得那天晚上床边围了很多外星人,戴着隔离面罩,面罩上挂着探照灯,忽明忽暗的,他不知道这些人围着他做什么。第二天,他才知道自己被抢救了。
彭银华没有杨昊那么幸运。2月9日,他的血氧饱和度急转直下。杨昊眼看着这个曾比自己情况好太多的病友进行插管手术,当时主治医生余追对杨昊说,“杨昊,你给我挺住,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添乱!”杨昊赶紧把头转向墙壁,努力调整自己的呼吸,但还是忍不住恐惧。
彭银华离开了人世,他的办公室抽屉里放着来不及分发的婚宴请柬,原本正月初八是他的婚礼。当天,很多护士都崩溃大哭,因为感觉他们的命运是相连的。杨昊说,“彭银华走后,我就变成了病区的希望。”
从医护到医患到家人
高继先有20多年的内科护理经验,因为年龄较大,直到2月,她支援一线的申请才被通过。在杨昊眼里,比他年长几岁的高护士极其认真,认真得让人有点烦。
高护士来了之后,杨昊油到打结的头发得到了清理。她跟志愿者借来推子,帮他理发,然后用纱布蘸水一点点擦拭。“那是我入院一个多月来,第一次洗头。”杨昊说,医生其实都有点洁癖,原来他每天都要洗两次澡,可入院后再也没洗过。
因为久卧,杨昊腰窝处已经生了疮,高护士得知后,给杨昊擦身、涂药,把他穿了一个多月的秋衣秋裤清洗了,还将单位发给医护人员的秋衣秋裤申请换成男款给了杨昊。“因为瘦了近20公斤,他的衣服尺码从195变成了180”。
“她还帮我打水洗脚,连脚趾甲缝都没有放过,边洗边给我打气。”或许就是那一刻,他对治疗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心态上更积极了,对高继先的称呼也由“高护士”变成了“高姐姐”。
高继先认为,对抗新冠肺炎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免疫力,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可能比药更有效。为了让杨昊早日康复,高继先利用倒休时间给他送饭,陪他聊天。
杨昊记得,高姐姐给他送的第一餐是番茄炒鸡蛋、青椒肉丝、排骨海带汤,“吃了太久的盒饭,突然吃到小锅炒出来的家常菜,特别有幸福感。”他全都吃完了,那是他住院以来吃得最多的一次。
武汉物资供应紧张,高继先想尽办法给杨昊弄了条新鲜的鲈鱼。照顾他的医生和护士都说,高护士来了之后,杨昊变得爱笑了。
杨昊还曾经为家里的事出现过情绪波动,直接反映到他的血氧饱和度上。高继先看在眼里,下班后留下来陪他聊天,给他讲自己的故事,“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妈妈又特别重男轻女,读书时我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镇中心中学,但就是不给学费念书,后来是政府帮助才免了学费。一路走来,克服了无数困难……”
高继先还给杨昊的爱人打电话做心理疏导。一次次谈心,让杨昊和爱人的情绪都稳定起来。
2月下旬,杨昊终于取下了呼吸机,他想要站起来,脚刚挨到地上,就感觉脚不是自己的。“我没想到自己连站都站不起来了。”杨昊的小腿萎缩了,还没有原来自己的胳膊粗。通过不断锻炼恢复,终于可以下床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想展示给高继先看。
高继先看到杨昊笑着从厕所走出来,还冲她比着“耶”的手势,高兴得哭了出来。下班后,她给杨昊的爱人打电话分享这一好消息,俩人在电话里都哭成了泪人。在这次疫情中,杨昊和高继先的关系,由同事、医患变成了家人,他的爱人跟高继先也产生了姐妹般的情谊。
目前,杨昊的病情已经好转,从ICU转到普通病房。他说,康复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全家人去高姐姐家里道谢,要亲手为他们做一顿饭。他还想买一瓶矿泉水,一口气喝光,“那是我躺在重症ICU里,最怀念的味道,甜甜的。”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