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广东,和煦暖人。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兴南路的一家药房,早已开始售卖一次性医用护理口罩,每只约2.5元,并不限购。这在疫情初期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当时,中国防疫物资紧缺,广东各大药店的口罩几乎被一抢而空。
广州市越秀区东兴南路的一家药房售卖一次性医用护理口罩。孙秋霞 摄
广州市越秀区东兴南路的一家药房售卖一次性医用护理口罩。孙秋霞 摄
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广东口罩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6000多万只。
广东口罩日产量提升600多倍,离不开这波操作。
贯通链条:解决原材料短缺
“熔喷布”,这个平日极少见的原料,在疫情期间却“一夜爆红”。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能阻止病菌传播,俗称口罩的“心脏”。
资料图: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材料“熔喷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口罩需求激增导致熔喷布供不应求,其价格由原来的两三万元一吨飙升至30万元以上。
由于没有足够的熔喷布,许多口罩生产商面临原材料紧缺。在此背景下,广东从广州、佛山、东莞3地协调熔喷布,解决了18个市和澳门的熔喷布紧急供应。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口罩生产实际上有一个供应链问题,涉及很多原材料和配套设施。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企业的生产配套能力很强。
陈广汉教授。受访者供图
据悉,广东目前拥有40个大类工业行业(全国有41个),规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居全国第一)。广东省进入世界500强13家企业中,有6家是制造业企业。
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使得广东不仅能转产熔喷布、鼻梁条等重要原材料,而且还可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口罩生产线连续运转。
紧急研发:30天生产100台口罩机
对于口罩生产来说,除了原材料的供应,口罩机也不可或缺。虽然广东是制造大省,但口罩机生产企业原先也并不多,紧急研发口罩机势在必行。
2月5日,广州市黄埔区决定由国机智能公司、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牵头,组成平面口罩机攻关组。仅仅10天时间,平面口罩机首台套整机调试成功。3月8日,第100台平面口罩机顺利下线交付。
国机智能相关工作人员介绍,30天交付100台套口罩机由200多人的团队完成。这是在没有过往经验、关键零部件采购相当困难、口罩机技术人员奇缺、疫情防控压力很大的情形下进行的。
同样接到口罩机紧急生产任务的,还有广东省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业”)。
广业集团第一台口罩机调试完成。来源:广业集团
2月8日,广业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在一个月内研发生产100多台口罩机。虽然广业具备较好的装备制造基础,但生产口罩机几乎要从“零”开始。
在关键时刻,多家企业对广业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其解决了图纸、生产场地和材料不足等问题。
2月25日,广业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全自动一拖一平面口罩机调试完成,正式下线。从图纸研发到整机下线,广业用时15天,实现了口罩机生产零的突破。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奋战,广业最终完成了105台(套)口罩机的生产任务。
在广东,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据广东省政府官网披露,从2月到3月中旬,广东累计生产的口罩机占到同期全国产量的8成,口罩、口罩机、贴条机、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企业转产:汽车厂也开始产口罩
疫情期间,为了扩大口罩产能,不少企业纷纷转产。
在广东,无论是机器人公司,还是汽车厂,生产车间内都有口罩生产线正在运转。据官方统计,广东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底的2家增加到目前的600多家。
陈广汉表示,广东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市场的反应能力比较灵敏,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提供产能。尤其是一些大企业,自动化生产能力较强,可以很快部署口罩生产线。
非口罩企业转产医用口罩,首先要解决生产资质问题。借助“绿色通道”,广东机械厂半天就能变口罩厂。
比亚迪口罩生产线。比亚迪供图
比亚迪口罩生产线。比亚迪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当前,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转身”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据悉,比亚迪从12个事业部的3万多名工程师中,抽调十分之一组成技术攻关团队。短短一周内就完成了口罩机的研发制造,不到30天建成了100条口罩生产线。目前,比亚迪口罩日产量已达到1500万只。
广汽集团口罩生产线。王华 摄
除了比亚迪,广汽集团、工业富联、格力电器等企业也纷纷转产口罩,使得广东口罩产能进一步提升。如今,广东生产的口罩不仅被运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欧盟、美国、乌克兰、菲律宾等国。
从“一罩难求”到远销海外,在突发疫情面前,“广东制造”交出了一份“实力十足”的答卷。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