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馆陶的文化

来源:邯郸运营中心 | 作者:郭云魁 | 发布时间: 2025-09-13 21:16:55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燕赵古邑,运河明珠:馆陶县两千年历史巡礼


馆陶古城,冀南明珠,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从秦汉古驿到红色老区,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传奇故事。


在河北省东南部,卫运河西岸,有一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馆陶县。这里依傍蜿蜒流淌的卫运河,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隔河相望。


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已是晋国的冠氏邑。战国时期,赵王在陶丘侧置馆,“馆陶”之名由此而来。


---


01 地名由来,陶山遗韵


馆陶得名于陶山与馆驿的巧妙结合。春秋时期,馆陶是晋国的冠氏邑。战国时期,这里属于赵国或魏国。


城西北七里一带,有一片层层叠叠的土山丘,名曰“陶丘”,俗称“陶山”。赵王在此处建筑了一座规模较大的馆驿,这便是“馆陶”名称的由来。


“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的形象说法,揭示了馆陶与制陶业的深厚渊源。馆陶处在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大量优质粘土为制陶业提供了天然原材料。


02 建置沿革,沧桑变迁


馆陶县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城的地方之一。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正式置馆陶县,属魏郡。三国魏、晋时期属阳平郡。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阳平郡置毛州,馆陶县遂属之。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州,县城迁于北馆陶。


唐宋时期,馆陶属魏州和大名府。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


新中国成立后,馆陶县的行政区划几经调整。1949年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65年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93年7月归属邯郸市管辖。


03 地理交通,区位优越


馆陶县地处冀鲁豫接壤区,西与广平、曲周、邱县接壤,南靠大名县,北连临清县。馆陶自古就是交通要冲。


在秦汉时期,馆陶位于黄河下游,河道众多、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这样的条件在农耕文明时期无异于“天府之国”。


曹操开凿了沟通漳水和白沟的利漕渠,能从白沟南下沟通洛阳。馆陶因此既成为邺城的东部屏障,也是邺城到洛阳的咽喉所在。


04 政治地位,郡治重镇


馆陶曾作为郡州治所达四百多年,作为全国中等城市延续了四个世纪。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从魏郡东部划出八个县,设置阳平郡,馆陶县城为阳平郡治所,一直到隋开皇初年废阳平郡,计有三百七十多年。


后又为毛州治所三、四十年。馆陶县城作为郡州治所的时间总计约四百年。


05 皇室宝地,封邑众多


馆陶县物阜民丰,人性纯朴,受到许多帝王的青睐,是用作封邑较多的县份。


历史上先后有四位帝王的爱女被封为馆陶公主:汉文帝之女刘嫖、汉宣帝之女刘施施、东汉光武帝之女刘红福、唐高祖之女。


还有三位帝王的爱子被封为馆陶王:三国魏文帝之子曹霖、晋庄王之子当淴、明鲁庄王之子朱常涊。此外还有被封为馆陶县男的唐朝代国公郭震。


06 文化璀璨,人文荟萃


馆陶是河北首个中国“文学之乡”。四千五百年前后大禹在这里治水,昆吾在此地制陶,彭祖在这方的黄河边思考着养生。


馆陶人杰地灵,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贤士哲人。如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医李修、盛唐名相魏徵、民族英雄范筑先。


宋代名相王安石曾在馆陶经过,留下了《永济道中寄诸舅弟》的诗句:“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


07 黑陶艺术,土火结晶


黑陶是45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馆陶是龙山文化的重要部分。


黑陶是陶器中的极品,被誉为“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据专家考证,北京紫禁城城墙的青砖即产于此地。


卫河沿岸有皇窑72座,明朝时期有“先有馆陶砖,后有北京城”的歌谣。


08 烽火岁月,红色老区


馆陶人虽然淳朴、贤良,但是有血性。上个世纪初异族入侵的时候,馆陶人范筑先却通电全国:“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


虽然范将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殉国,但是他拉起来的这支队伍后来却成为我党领导下中原野战军的主力,一直打过黄河、打过长江、打到大西南。


位于卫西房寨镇一带的革命老区成为1942年、1943年抗战形势最为严峻时候依然没有沦陷的根据地之一。


09 现代馆陶,荣誉累累


如今的馆陶县先后荣获30余项国家级殊荣。包括中国黑陶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县等。


馆陶也是中国蛋鸡之乡、中国粮画之乡、中国轻工轴承之乡、中国黄瓜之乡、中国漆画艺术之乡。馆陶是中国唯一的黄瓜之乡,馆青牌黄瓜连续四年荣获中国绿色博览会金奖。


10 历史启示,文化传承


馆陶县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华北地区乃至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从秦汉古驿到魏晋京畿,从唐宋郊鄙到明清重镇,再到红色老区,馆陶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馆陶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贡献卓著。这片土地培养了魏徵等直言敢谏的贤臣,也孕育了范筑先等民族英雄。


馆陶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其地理区位优势,更需要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


---


馆陶县城于1965年以卫运河为界,河东岸部分划入山东省冠县和临清市,河西岸划归河北省。


县域面积缩小了近一半,馆陶从此由齐鲁之地的西隅成为了燕赵之地的东大门。


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馆陶这片土地上涌现了无数杰出人物。唐代名相魏征、宋代散文家柳开、抗日名将范筑先……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李金波 郭云魁 石文杰)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