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春雷
从今年的一月份开始至三月中旬,陆续读完符号系列作品集《远逝的爱情》、《岁月笔记》、《乡土物语》,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品读作家符号先生的作品,读完这些文集,总认为应该写点什么,放下书本,就在电脑上敲打出这个标题,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系统品读符号的作品就象春风扑面而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情感表述,让人在本土美丽凉都陶醉。
认识和接触符号,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当初,符号在《水城报》社工作,担任编辑、记者,因本人经常也写点“豆腐块”的缘故,算是《水城报》的读者和作者,自然就有了接触,他人很朴实,名字也很特别,开始以为是笔名,后来报社的朋友证实说是真名,因符号当时是记者,其名字经常在报纸上露面,有写新闻的,也有文学作品,感觉很勤奋,做人也厚道,也就很有好感。从原来行政区划时的区公所辖区来划分,算是同乡,同时也算得上志趣相投,也就更有了亲切感。但因各忙各的事情,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文艺创作方面的交流较少,社会上物欲横流较为盛行,保持良好的精神追求显得难能可贵,在文学这条路上,符号就是一个典型的持之以恒的追求者,他的坚持坚守,印证了只有不断的努力才会品尝到丰硕的果实这个浅显的道理。
如今在这个网络极为发达的时代,大数据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我就是在网络上看到符号作品集结成书的信息,成书是在2021年底2022年初,但直到去年的一天,六盘水市美术馆馆长杨智麟先生邀请聚会,都是一些六盘水文艺界的朋友,席间与符号交流甚欢,谈及创作的作品,因没有系统读过,也就表达了想系统感知一下的想法,与此同时,因本人谈及在文艺界的朋友签名赠书的话题,一起沟通收藏签名书的意义,得到了赞同,也就嘱其务必向本人签名送书。
在今年一月初的一个晴朗中午,突然接到符号先生的来电,说自己身边的书没有了,刚在新华书店弄了几本,说是给我送来,这样《远逝的恋情》、《岁月笔记》、《乡土物语》三本集子就到了我的桌上,其中《远逝的恋情》属系列小说卷,其余两册是系列散文卷,书面的设计很有地方色彩和地域特色,加上一下拿到符号的这么多作品,倍感佩服,我们在路边的一眼镜店交流了一会,回到工作室,就开始品读其作品。
品读符号的作品,让人身有同感,可以在其中找到回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影子,倍感亲切,六盘水文艺名流高守亚先生及许雯丽女士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贵州作家代庆香、刘燕成、潘年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足以看出作品创作的成功,这是应该向符号祝贺的。符号是南开凉山人,南开片区有一群笔耕不止的文艺爱好者,这块土地走出了不少有所作为的能人和成功人士,在各行各业岗位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们的身影在各自的领域绽放亮丽的风采,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靓丽篇章,由此想到一位文化界的朋友说的“南开现象”,这是应该值得总结的,符号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回答,给“南开现象”贴上了美丽的标签,划上了文化符号。
作家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符号说他是在还原生活,我说还原生活那是要勇气的,符号就是用这种勇气,一下子推出这一系列的作品。文如其人,他的文风质朴,叙事娓娓道来,就是在与读者交流,就在不经意间将读者吸引,就象一个带路人,将读者带入一个阳光明媚风景如画的境界,成功的调动其情绪,彰显出文艺作品的魅力,让人读有所获。我曾说过,没有情感的投入就没有诗歌的产生,作家的作品能够打动人,体现了创作和生活投入的情感,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读者,艺术的生命力在此,文学作品就是这样,正如符号的生活体验能让自己动情,用心创作的作品就能让读者动情,他做到了。符号的作品朴实自然、清纯流畅、丰满动人,如书信体小说《那些年的爱情》,一对情人一往情深的真情流露,读得荡气回肠、如痴如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得不叫人拍手叫绝。《岁月笔记》写了我们熟悉的生活和乡土人情,用朴素的写实文字打动人心,写出了鲜活的原生态文化。《乡土物语》对非物质文化的拯救,超越了文学创作本身,用浓厚的乡土特色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民俗世界,这是对时代的贡献。
符号的成功,是他不断努力的结果,我想,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追求的过程,期待符号在不断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生活的果实,期待今后仍能读到符号更多更好的作品。
2025.3.17.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