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2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承办,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领衔,汇聚山西省呼吸介入领域精英的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巡讲班(太原站)暨基地授牌活动在太原成功举办。


21日下午举行了中国人体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孙加源教授致辞并提出"技术下沉、规范普及、协作共赢"的十二字发展理念,为巡讲班确立了指导方向。山医大一院院长周芸对专家团队的学术支持表示感谢,强调了将通过跨区域医疗协作,系统性提升省内呼吸介入诊疗标准化水平。

随后,孙加源教授正式授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介入技术培训基地"称号,标志着山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作为区域性呼吸介入技术示范中心,承担规范化培训与临床科研创新任务。
授牌仪式结束后,参与培训的学员分为四个实操小组在山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介入诊疗中心进行授课与学习。山医大一院呼吸介入团队成员向学员们讲解了支气管镜、胸腔镜、硬质气管镜、右心导管、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消融等技术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实操模型让大家亲手体验了呼吸介入治疗操作的全过程。






22日上午的学术交流围绕呼吸介入技术体系建设全面展开。首先,山医大一院副院长施熠炜教授阐明了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巡讲班项目规划,提出以山医大一院为核心枢纽,通过晋北、晋南双线推进实现呼吸介入技术标准化下沉。任寿安主任医师系统梳理硬质支气管镜百年发展史,从器械构造革新到并发症防控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刘志宏副教授详解了Lungpro增强现实导航技术,展现虚拟影像与真实气道的精准融合路径;太钢总医院贾卫华教授系统阐述硅酮支架与金属支架在气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差异,重点剖析两类支架的适应症选择标准、置入技术要点及远期并发症防控策略。山医大一院常启用、何俊毅聚焦血管与肿瘤介入领域,前者系统构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体系及介入治疗路径,后者提出早期肺癌微波消融联合活检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影像导航实现亚厘米病灶的精准定位与微创治疗。






在讨论环节,太原市人民医院李雁梅教授、忻州市人民医院韩宾教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教授岳卫平教授、吕梁市人民医院韩海燕教授、临汾市中心医院马小军教授分别围绕授课内容展开深度探讨,对呼吸介入技术如何更好地下沉基层及规范化发展提出了各自见解。


22日下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团队通过线下+线上直播,全程实时展示了9台呼吸介入手术。刘翔医生完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刘志宏副教授演示内科胸腔镜标准化操作流程,任寿安主任医师完成两例大气道狭窄的治疗,侯明霞副主任医师、何俊毅医生实施了三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及微波消融治疗,常启用医生进行了两台右心导管检查手术。团队采用多画面直播系统,单场实现经血管、经气道、经皮三大介入维度的全技术教学,线上及线下参会人员积极提问,与术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本次会议通过理论授课、模拟实训、手术示教的多维教学模式,为呼吸介入技术的规范化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标志着山西省呼吸疾病介入诊疗体系建设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为全省呼吸介入诊疗体系建设注入持续动力。(王国良 刘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