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谢老师也不忘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他以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集体力量的伟大: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每天节约0.2千克大米,那么1000个家庭一天就能汇聚成200千克的大米节约量。进一步假设,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足够供给100个家庭一天所需,我们不难计算出,平均每个家庭一天大约需要消耗0.2千克大米,这不仅是对资源节约重要性的直观展示,也是对学生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绝佳实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谢老师在余江区骨干教师培训的舞台上,凭借一堂开放式的数学课,赢得了广泛赞誉,其中就包括余江区教体局副局长,小学数学界权威刘根生同志的高度认可。刘老师在全区校长峰会上的那句“我们区有一位体育出身的数学教师,授课技艺非凡”,不仅是对谢老师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跨界成功的佳话传颂。
岁月悠悠,尽管年岁渐长,谢老师本可卸下班主任的重担,却因对学校无私的奉献,毅然决定继续肩负。面对四年级1班这一由两个班级合并而成的“特殊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以无数次家访的脚印,座谈中的耐心倾听,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故事,逐步构建起家校之间的坚固桥梁,收获了家长的全力支持与孩子们深深的敬爱。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班级风气焕然一新,学生成绩显著提升。
面对班级中的夏同学,那个曾经让师生头疼的捣蛋生,谢老师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耐心和理解。在一次次的沟通中,老师不仅指出了打架行为的不当之处,更重要的是引导夏同学反思并找到改正的方法。谢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书育人”的深刻含义,他的坚持与爱心最终触动了夏同学的心弦。从最初的不愿意沟通,到后来的每一点进步——上课不再随意说话,开学以来20多天未再发生打架事件,夏同学的转变让全班同学和老师都感到欣慰。谢老师不失时机地在班上公开表扬夏同学的进步,这不仅增强了他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也让同学们看到了正面教育的力量。夏同学开始学会尊重老师,理解家长在外的辛劳,他的成长故事成为了班级中传递正能量的一抹亮色,证明了爱与耐心能够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善良与上进。
在班主任工作中,家访是不可或缺的环节,39年的教育生涯,他深刻体会到两大难事:一是经济资助的敏感性,即如何恰当而体面地提供经济帮助而不触碰对方的自尊;二是思想引导的艰巨性,将正确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远比给予物质援助更具挑战。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往往潜藏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不易察觉,一旦成型,便如同顽疾,非短期所能轻易逆转。他深知,思想工作并非万能钥匙,它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累积,是细水长流的滋养,而非一时半刻的强灌。
在处理孤僻或心理状态复杂的学生时,家访的艺术性尤为凸显。策略与顺序的拿捏,有时甚至比言语本身更重要。以余同学为例,她的偏见犹如一道隐形的墙,直接从母亲的角度介入只会加剧她的反感。因此,策略性地选择由她熟悉且信赖的同学作为先遣部队,缓和气氛,随后教师再登场,这样的顺序变化,旨在降低防备,搭建沟通的桥梁,而非筑起隔阂的高墙。谢老师说,家访是门艺术,更是一场心灵的工程。它要求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细腻的情感、恰当的策略,以及不厌其烦的耐心,以此慢慢渗透,逐步改变,最终为学生的心灵播撒下希望与光明的种子。
回顾这39年的教学生涯,他站在满是岁月痕迹的讲台上,目光温柔而坚定。每一次回望,都是对过往教学时光的深情致敬。学生们来来去去,但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却如磐石般坚定不移。他深知,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每一次耐心的引导都是在为社会播种光明。
“教好学生是我最大的成功!”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与责任,也是对他一生教学生涯最朴素而又最崇高的总结。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他会逐渐淡出讲台,但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将会像火种一样,继续在一代又一代学子心中传承,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吴小街 方君茹)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