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王荣生:人生有幸,能遇良师——听宋才发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来源: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5-02-24 09:26:50 | 4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3月3日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学教育现有的600多个法学院当中,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阅读和写作上普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致使专业文献阅读量不够,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缺乏了解,对专业学科基础问题掌握不牢靠,难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融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和任课老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引导不够的因素,更多的在于不少学生只注重于网络传播的快餐文化,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阅读和扩展阅读,缺少对知识面的广泛掌握和写作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应当通过《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就掌握必要的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杜绝出现学位论文写作走过场、图形式的做法。为在全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发挥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近日一些高层媒体对中央民族大学首任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宋才发进行学术专访,并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课程作业中,挑选了6篇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后的体会,陆续原汁原味地予以发表。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有幸,能遇良师

  ——听宋才发老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4级刑法学硕士生 王荣生

  作为一名2024级刚入学的研究生,很幸运在入学之初就能够聆听宋才发老师的课。每听一次宋老师的课,都仿佛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冲击。记得第一次听宋老师课的时候,我对他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他虽然已经头发花白,但走路掷地有声、说话铿锵有力、思维敏捷缜密,第一眼见他应觉他是落日迟暮,听课愈久愈感他如朝阳初升。在听课过程中,我不断在思考宋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许多词汇开始浮现眼前,从最开始的特别到博学、仁爱、清流、乐观、自信、有担当、有原则等等,从宋老师身上传递出来的精神,在塑造我的人格,教会我应当如何读书、如何治学、如何做人。

  书香盈室心自安,多读好书开智泉,宋老师教会我要多读书,善读书

  作为一名学生,应当将自己的学业作为自己的事业认真对待。在学生阶段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宋老师在上课时曾提到,在他的学生时代,经常会为了研究某个问题而读遍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有时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为寻求真知可废寝忘食。即使现在已年满古稀,他仍然保持着读书学习的习惯和热情,每天午夜才入睡,凌晨不到5点便起床了,这些挤出来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读书和写作上。然而在他的脸上,你永远看不到憔悴和疲倦,相反你总能感受到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知识对他的滋养,让他满面春光。

  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时间总归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掌握读书的方法。宋才发老师在授课时曾教授我们读书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一方面,他告诉我们需要带着目的和问题去读书,这样会让我们方向明确,在解决问题后也会收获成就感,激励我们继续去阅读;如果漫无目的地泛读,往往会让自己迷失,也不利于我们保持读书的动力,容易半途而废。另一方面,我们要掌握读书的方法。宋老师在授课时建议我们要先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可以采用“翻读”的方式,即快速对书籍进行翻阅,对知识进行筛选,如果是基础知识或者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以一眼带过,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新的知识点与焦点问题上,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做到一目十行。另外,可以采用“串页查找”的方式阅读,将书籍中有关同一个问题的论述进行串联阅读,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这些实用的读书技巧,是快速积累知识、掌握知识的秘诀,而宋老师从不做任何保留,只要我们能够成才,他都愿意倾囊相授。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宋老师让我懂得为何治学,如何治学

  读书人要明白自己为何治学,明确做学问的初心。作为研究生不仅仅要学,还要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但治学究竟为了什么,为了名利吗?当然不是。治学的根本目的应当是创造精神财富、解决社会问题。宋才发老师曾言:“读书人应当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告诉我们对自己的作品要高标准要求,人生难得能留下几句话让后人记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化为一捧黄土,但是如果这些作品能影响和启迪后人,有限的生命也就得以延续了。同时,宋老师还用他的亲身实践向我们说明,知识应当融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应该成为虚幻的空中楼阁。宋才发老师曾经到新疆边境地区进行调研,当他了解到边境牧民为国世代戍边,但政府给他们的补贴却少得可怜时,便撰写了《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固定的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的哨兵》《提高牧民护边员待遇极其重要》等多篇调研报告,并且向《人民日报》内参、《求是》内参投稿,呼吁解决牧民护边员待遇问题。这些文章引起了社会和国家对于戍边牧民的关注,牧民们的生活待遇问题随之得到了解决。宋老师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治学的价值,不仅仅为了充实自己、修身齐家,更为了治国平天下。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