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师在让我们明白为何做学问的同时,亦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学问。首先,治学要保持对知识的尊重和信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单纯进行资料的堆砌,更不能抄袭,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他曾言:“读书人要创新,抄就会被骂,还不能还嘴。”是的,我也一直认为,法学生治学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可能的方法路径,如果没有对知识的敬畏和信仰,不尊重知识、敷衍了事,那就永远不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至多是陷入前人的研究而作茧自缚,所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不能启发后人。想要超过巨人,就应当学会“破茧”,尊重知识,力求创新。其次,治学要严谨。宋老师在讲授论文写作方法时曾提醒我们:“字里行间皆心血凝成,要对自己写的每一句话负责。”要学会“打腹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到“理论探讨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自我觉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最后,治学须持之以恒。宋老师曾告诉我们,社会科学家注定是孤独的,要沉心思考,静待花开,坚持不懈,否则“其人不足论、其文不足观、其言不足惜”。
学富五车德为本,才高八斗亦修身,宋老师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宋老师教会我做人不要忘本。宋才发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取得成就后他没有忘记父母,没有忘记家乡人。他每次回到家乡,在看望父母的同时,也要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点米面、交流谈心。我同宋老师一样,也是农村人,父母用尽全力将我托举,才得以一见这世间的繁华,未来有所成就,我也要同宋老师一般报答父母,报答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何位,都莫忘了来时路,莫忘了感恩。
宋老师教会我做人要谦虚自信。“天才的第一声也是啼哭,绝不是一首好诗”。宋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愈知谦卑者,愈有成就,无论如何都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居功自傲,盛气凌人。所以,宋老师在上课时总是以朋友的身份与我们平等地交流。同时,宋老师的课也让人体会到做人要有自信。“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宋老师在上课时总是神采奕奕,充满自信,这份自信来自于深厚的知识储备,也来自于充分的准备,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能指望谁来相信我们呢?
宋老师教会我做人要负责任。负责任首先表现为对自己负责。宋老师用拖车把他从小学到现在的个人档案、做研究的参考书目、发文章的投稿的记录本,以及出版著作时的手写书稿等各种文件带到教室,供我们参观并与我们分享这其中的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宋老师竟还保留着1966年小学升初中时的准考证,五十多年过去了还完好无损,这样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让人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另外,负责任亦表现为对他人负责。宋老师每一次上课,都会提前十几分钟到教室,他说这是出于老师的责任,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他每一次上课,都会随身携带两个U盘和一份写着课程内容的小手卡,就是为了防止U盘或电脑设备出故障而耽误我们的课程。他对我们的关心和负责,融入在生活的点滴里,不胜枚举。
初入研究生确实是两眼一抹黑的阶段,有很多疑惑一直困扰着我。听完宋老师的课,这些问题我已有了初步的答案。人生有幸,能遇良师,哪怕只是几次课,也让我时常感到灵魂震颤,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应当如何度过。很感谢宋老师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受益之处不仅仅在于学习到读书写作的技巧,更在于对人格的塑造。能遇见宋才发这样的好老师,实乃人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