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炜)
近年来,共享经济持续火热,作为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电单车日益成为民生刚需,有效解决了居民短距离出行问题。然而,共享电单车行业还面临投放过量、管理混乱、影响交通等问题,对此企业有困难、民众有怨气,如何在便利市民出行和优化城市管理方面找到平衡,我们经过调研实践认为,控量投放是共享电单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国内主要城市做法看,
(一)2024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委托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共享(电)单车城市运营安全与治理研究》课题启动会。会议发布了《共享(电)单车城市容量管理与优化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如何在保障城市交通秩序和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共享两轮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国20余家地方城市管理部门参会。会议专家指出,科学测算并合理控制共享单车规模是实现城市绿色出行的关键。
(二)2022年11月,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布会:坚持总量调控政策。结合季节特征和出行需求,实施淡旺季总量动态调整,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因地制宜优选运营企业,科学测定车辆运营规模,确保车辆投放规模合理。(摘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网)
(三)2021年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关于2020年度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服务考核和动态调节情况的通报:综合评估本市道路空间承载能力、非机动车停放设施资源以及实际骑行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总量规模。(摘自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官网)
(四)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结果(2022年至2025年)意见的通告: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出行特征,考虑电动自行车特性及管理政策调整等因素,从交通需求、交通设施承载力等多个层面,科学测算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数量总规模。(摘自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五)2021年8月1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若干规定》,拟通过运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动态调整车辆投放数量。经营者超许可规模投放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处以五万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三年内不得参与车辆新增投入指标配置。(摘自深圳市人民政府官网)
透过上述政策措施不难看出,国内主要大城市对共享电单车采取了严格限量模式和严厉监管政策。但从国内二三线城市看,不少城市都经历了无序投放到总量控制转变,比如长沙市主城区2019年底只有10万辆共享电单车,2020年底猛涨到46万辆,严重破坏了供需平衡,引发城市管理乱象,后来缩减到8万辆;贵阳市主城区最多时有16万辆,整改后准许投放7.5万辆;桂林市主城区高峰达到7万辆,整改后为2.1万辆;北海市主城区初期为6.1万辆,整改后为1.5万辆;梧州市共享电单车投放总量控制在5000辆以内等等。最终,这些城市的严格控量举措,整治了共享共享电单车管理乱象,维护了良好的城市秩序和面貌。
从部分城市发展教训启示我们,在共享电单车投放决策上,地方政府不能只听信少数行业垄断企业一家之言,比如几年前,摩拜、ofo等共享单车横空出世,急剧盲目扩张,到处跑马圈地资本化,完全忽视了市场需求,最终导致共享单车泛滥成灾,严重阻碍城市运行。从当前现状看,很多城市依然存在投放超量问题,运营企业恶性竞争,被迫缩减成本开支,减少运维人工和物料投入,引发乱停乱放、堵塞交通等问题。
如何破解共享电单车行业难题,我们走访调研省内南宁、桂林、北海、柳州、玉林等地市场,并采访政府主管部门、运营企业和市民群众,总体感到,控量投放是解决城市共享电单车管理难题的关键一步。地方政府要加强源头调控,根据城市面积、人口规模、区位特点、公共交通配套程度以及淡旺季等因素,精准测算电动单车的使用需求。
从行业属性来看,共享电单车属于慢行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投放数量要适当,要确保公交、地铁、出租车、共享电(单)车等整体交通生态平衡。控量投放有利于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企业在人员配备、运营维护、安全保障等方面才能持续投入。少数互联网公司不惜亏损博取流量,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被政府主管部门多次通报或处罚,不少省会城市也因过量投放深受其害,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决策部门注意。从经历投放数量调控的城市看,运营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和高效调度管理,依然能较好配置全市车辆资源保障市民出行需求,每辆车日均使用频率明显提升,既规范了城市出行秩序,还能促进当地GDP和税收。从我们调研的几处城市看,还存在运营企业超量投放、违规投放、私自投放、挂名转包等诸多乱象,有的公司打擦边球,不叫共享电单车,取名时租(日租)电动车逃避监管,等等,这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损害了合规运营企业的正当利益(据了解,南宁起码超投6万辆以上)。以上都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安装抓拍超投放的设备,增加路面巡检巡查,加大整治力度。从记者走访调研的情况看,不少城市存在过分依赖行业头部企业,忽视其他市场竞争主体的现象,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讲,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考虑公平竞争机制,避免经营企业间差距过于悬殊。通过查询国内政策,国家层面没有对共享电单车行业进行归类和定性,各城市的管理主体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政府为便于管理选择一家企业运营,有些政府引入多家企业按一定比例投放,这些都是因地制宜的可取之策,都是每个政府(城市管理者)的选择权,但不管选择一家还是多家运营,都应该合理控制总量。比如记者深入调查的北海市为例,作为知名旅游城市,2021年之前,北海街头各种共享电单车总量达到6万多辆,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经过政府强力整治,总量控制在1.5万辆,并交由实力雄厚、运营管理规范的一嗖智行公司独家运营,三年多来,该公司建立了领先于全行业的5-15、5-25运营管理机制和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即运营区内任何地点的运维人员可实现5分钟响应、15(25)分钟内解决问题。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每150辆车配置1名运维人员,坚持主动定期巡逻、主动发现、动态监测、动态调配,确保车辆管理井然有序。该市主管部门一致评价共享电单车已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实践证明,共享电单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有益补充,在满足市民短距离出行上,有着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私家电动车管理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探索培育好城市共享电单车,引入社会力量集中保障车辆充电安全,或许能成为有益的尝试。着眼未来,只要各级政府重视共享出行,坚持控量投放与动态调控相结合,坚持引进投放与监管引导一起抓,共享电单车行业就一定能能在便利市民出行和城市文明方面取得双赢。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