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也 吉林报道)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日前,记者走进伏龙泉镇选定的 “农安县善粮农牧合作社”先行示范区兴龙沟村七组,午餐时间,“幸福之家”大食堂里坐满了老人,欢声笑语不断,处处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自从今年2月份开始,“幸福之家”大食堂面向善粮农牧专业合作社社员、五保户、低保户以及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开放。这些人一日三餐都可以在食堂用餐,更有不少村民将自家的猪肘子、蔬菜等食材拿到食堂和大家一起分享。大食堂不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还是村民们乐于交流的场所,大家在一起能有效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增进互助友爱的邻里关系。针对行动不便或卧床的老人,还可以代为打包带回家里。这里用餐高峰时可达到150人左右,每餐为村民准备4种菜品,两荤两素和稀饭,并搭配米饭、馒头等主食,比较适合老年人口味,菜品一周都不重样。“我今天早上吃了7个馒头,还喝一碗粥!”78岁的孟奶奶笑着说。街坊四邻边吃饭边唠唠家常,心情舒畅了,吃饭更香了,胃口也比在家好多了。
这个村党总支书记、善粮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景伟告诉记者说,我们这个村常住人口为1046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437人,这些人的子女平常多在外地工作、生活,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有的老人行动不便,买菜烧饭成难题。有的形单影只,习惯随便吃点,营养跟不上。长此下去身体就会出现问题。为此,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幸福之家”大食堂,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
为保障食堂长期运行,朱书记向记者说出了他的计划。为保障食堂的资金支持,我们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吃、住、游、购、娱”一体化,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维持食堂运转。
吃——市场化是趋势。食堂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都有健康证。日常供餐严格按照餐饮服务与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堂配有消毒柜、取样柜,每天对餐具进行消毒、食品菜品留样提交检测。通过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以及随着合作社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可以利用食堂专业设备和场地,满足村民办酒席的需要。平时这里也可作为游客和研学、培训接待场所。还可依托善粮农牧合作社采摘园,食堂推出农家乐套餐,游客可自行到采摘园摘取蔬菜,新鲜蔬菜直接进厨房,菜品主要以东北农村特色为主,让游客品尝到最纯粹的乡村味道。
住——唤醒沉睡的空间。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村闲置房屋出租给合作社赚取租金,将村内闲置房屋改造为精品民宿,来这里购买了农家乐套餐的游客可免费居住。同时,鼓励村民把闲置住房出租给一些小型加工企业,不但可以收取租金,减少资源的浪费,妇女还能在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之余,在加工企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游、娱——赋能乡村振兴。“采摘游”核心吸引力就在于游客的体验参与。游客从城市来到农村,置身于满目的绿植环境,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蔬菜,与农民一起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还可以品尝各色水果时蔬,感受到的是视觉、味觉、触觉和听觉上全方位的体验。采摘之余,游客还可以参与到具有乡村特色的游戏活动中,如扭秧歌、垂钓等等,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清闲娱乐的目的。
购——特色农产品“一网打尽”。今年合作社种植1万余株观赏灵芝,游客可将灵芝盆景购植在家中,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在每天的变化中体验大自然的馈赠,仿佛时间在这里留下了一步一步的脚印。这个村的“七哥酒厂”、玉米加工厂、榨油厂等特色产品也将成为游客追捧的对象。
开源更要节流。食堂给每位用餐对象发放一张IC卡,卡内预存一千元伙食补贴,村民在食堂直接刷卡消费。还将食堂运营与“志愿+积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结合起来,对参与食堂服务的志愿者给予双倍积分。目前,食堂的工作人员多是合作社的社员,利用这种积分模式,年底的分红可分为土地和志愿积分两部分,在分红的积极引导下,把食堂打造成文明实践的新阵地、服务群众的新纽带、乡村善治的新载体,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党的二十大对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会一心一意谋发展、办实事,不光让村民吃上热乎饭,还要让村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朱书记说。
最近合作社种西瓜,大伙儿一大早就到地里忙活,回到食堂吃一口热乎饭菜再继续劳动。有活一起干,没活享受清闲,“幸福之家”大食堂,俨然成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邻里交流空间。我以大食堂为家,合作社以我为荣,兴龙沟村的致富故事仍在延续。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