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听宋才发教授《法学论文写作技巧》课程有感
邹丽爽(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1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古语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即是说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找到,既传授知识又教人品德、且为人师表的老师,就实在不容易找到。在我过往的学习生涯中,遇见过的老师不少,每个老师也都有他们的个性和特色。但是能够让我终生难忘的,恐怕只有宋才发老师。当我还未进入宋老师的课堂之前,就在诸多往届师兄师姐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一位慈祥的老先生的照片,师兄师姐们都说自己非常荣幸,聆听过宋才发老师的授课。每当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到宋老师的课堂里,听听这位慈祥和善的宋老师,是如何引导大家走上一条正确的为人之路,为事之路和为学之路的。
宋老师坚定了我读书信念。从九月初入学到十月下旬,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宋才发老师的课程就结束了。初次见到宋老师的时候发现,老师虽已满头白发,却精神抖擞;虽已过古稀之年,却神采奕奕。当面对宋老师那和善的目光时,瞬间觉得这位慈祥的老先生和学生之间没有距离感,更多的是亲切感。宋老师的授课风格独特,确实与一般老师不太一样。譬如,他授课从来不趴在讲台上念讲稿,即使不使用麦克风也依旧声音洪亮,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讲到激情之处,更是甩开膀子、挽起袖子、掷地有声,让大家不禁跟着老师一起兴奋。每次课堂上,宋老师总会说出那么一些令人难忘的“金句”。记不清老师是在第几次上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不一定是你们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保证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我不可能做到每一句话都是真理,但是我敢保证对你们讲的每句话都是真话。”这种对课堂教学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执着追求的精神,怎能不让大家对宋老师肃然起敬?不仅如此,宋才发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起看书,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都难于做到的。随着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听完宋老师的授课之后,我受益匪浅。宋才发老师的精彩授课,不仅扫除了我的许多迷茫点,而且好似醍醐灌顶一般使我茅塞顿开。也正是由于听了宋才发老师的课,我觉得是该转变心态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虽不敢保证三年之后比别人优秀多少,但至少要比现在的自己更优秀,才不枉这宝贵的三年时光。
宋老师教会我如何读书。他形象地比喻说,硕士生阶段是“母鸡带着小鸡”找知识的阶段,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研究的问题在知识的河床两岸,自由地采集知识的花果。在刚刚入学阶段,我的想法和做法还停留在本科学习阶段,以为研究生阶段读书,还是从小学到大学那样的灌输式教学。听了宋才发老师的授课,再结合各门课程老师以及导师的教学方法,我才领悟到研究生阶段的读书方法是自学型,基本任务是理解吸收、融会贯通。不仅如此,还要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把读书当作事业、生活的一部分;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和计划,把读、问、思、研结合起来,“读书”不等于“把书上的字看一遍”;要学会和掌握精读、泛读、略读和翻读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应当读几本对自己人格有影响的书。宋才发老师还告诉我们,当下的研究生可分为三种“读书人”:确是读书人(读必恒、读必广、读必思)、算是读书人(读无常、读无几、读无思)、不是读书人(好似读过、只读教参书、以题代读、以考代读;读书就像生意场里四处点头握手,“广撒名片”而没有深交的人)。听到这里我感到些许羞愧,对比自己发现,我似乎是游走在后两者之间的。因此,我深知在剩余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还要急起直追,提升自己读书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要勤做读书笔记,把读过的书的内容前后融会贯通。只有在读书过程中亲手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内化为自己大脑中的东西,才能做到如宋老师所说的“确是读书人”。
宋老师教会我如何写作。宋老师教导我们,研究生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尤其是学习政治、法律的研究生,必须做到“笔杆子”“嘴巴子”两过硬,既要有“文才”,又要有“辩才”,我又再一次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弱点。宋老师的每一句教诲的话语,总是如雷贯耳、直击要害。我瞬间联想到了自己工作以来的这几年,尤其是在刚刚入职时,市级组织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市人大主任在给我们授课时就曾说到:“在现在的年轻干部当中,想找到一个既能写、又能讲的人非常困难。有些同志让他写一份材料,他写得很快也很好,但是表达能力不行。有些同志说起话来侃侃而谈,但是交代他写一份工作总结,可能一个星期都完成不了。你们在座有哪位是既能写又能说的,可以毛遂自荐。”这时候全场悄然无声,或许是大家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不足。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可能是肚子里墨水太少,加上平时工作之余学习主动性不足。在那次培训之后,我发现自己不管是写作方面,还是交际方面,仍然没有多大的进步。领导吩咐写一份材料,我内心总是有点“抗拒”,要我上台给行政相对人(被监管对象)开展业务培训,我仍然有点胆战心惊。发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问题之后,还不努力去解决问题。在大学读书期间,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学习,只有丰富了自身的理论体系,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所以,要成为一个能写大材料的优秀干部,就要像宋才发老师说的那样,要善于在读书中捕捉新的观点、发现新的资料和新的写作素材;要善于在读书的过程中,总结别人的写作经验(如构思技巧、逻辑结构、思维方式);要通过读书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动机、发现新的兴奋点;要带着准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去钻研有关文献资料,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宋老师说,读书人要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情真意切,才会发现写作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宋老师教会我如何做人。宋才发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文如其人。只有拥有好的人品、人格,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像宋老师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写出对新时代有推动作用的好文章。不仅如此,宋才发老师还强调“治学要严谨,治学是做人的升华,做人是要用尽一生去努力的。”我们一定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治学的过程就是苦中求乐,先苦后乐,苦中有乐的过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因此,我们都应该像宋才发老师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宋老师还教诲我们,研究生应当具有宽阔的眼界和恢弘的学术气度,平时要多关心国家大事,不能够只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想有宽阔的眼界,就必须立足实践收集资料;在课堂学习之余,还应当多做社会调查研究,练就“田野调查”的基本功。在这个方面,宋老师也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浏览宋老师过往活动轨迹就能看到,宋老师虽已过古稀之年,但是他却凭着一副硬朗的身体,时常带着自己的弟子以及高校的年轻老师,到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开展乡村调查,并将调研成果写成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供读者品阅。有些人的文章看上去“高大上”,但读完之后就如同过眼云烟,像一杯白开水。宋老师的文章犹如一碗清茶,唇齿留香,留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在宋才发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才叫“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宋才发老师所经历过的年代,是我们当下很难想象的。但即便是再恶劣的环境,也抵挡不住宋老师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作为师者,他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用自己的热情和心血,赋予“立德树人”这四个字最真切的内涵,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之才。作为学者,他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圣人言,只唯真理”,年过古稀之年依然保持着一颗进取之心。寥寥数语,道不尽对宋才发老师的钦佩、崇敬之情。尽管宋老师的授课时间是短暂的,但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却是我们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宋老师的人生高度,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努力攀登的。我不禁开始期待,能有机会再次走进宋才发老师讲授的课堂。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