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湄洲岛党工委书记 吴海端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发展主轴,是对人对生命对环境的敬重。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湄洲岛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着力打造绿色浸染、碧水环绕、清新自然、鸟语花香、乐居乐养乐业乐游的“天堂”湄洲。
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方位绘就绿水青山湄洲画卷
1998年、2000年习近平同志专程带队两次登上湄洲岛调研,与海岛干部共同植树,并强调“妈祖文化要弘扬好”,要“把湄洲岛建设成生态岛”。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为湄洲岛擘画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这成为湄洲岛华丽嬗变的肇始。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莆田市委主要领导要“保护好湄洲岛”。多年来,湄洲岛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于发展全过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湄洲岛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湄洲岛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礁综合保护,努力不让一棵树木被伐、不让一粒沙子流失、不让一滴污水乱排、不让一片垃圾错置,实现了天更蓝、岛更绿、水更清、滩更净的建设目标。
1.创建“湄洲品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景区”“全省十佳环境优秀县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福建省森林城镇”等一块块绿字招牌落地湄洲岛,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走在全国海岛前列。
2.打造“湄洲指数”。遵照习总书记的指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全岛绿化覆盖率突破60%,自然保护区面积10062公顷,蓄积量达3.12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3386公顷,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21.83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绿盈乡村”“绿满城乡·花样湄洲”全覆盖,全年空气优良率近100%,各项指标均居省市前列。
3.展现“湄洲速度”。在二十年的短暂时间里,湄洲先后获评全国首个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完成全国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碳规划,完成并入选全国首个海岛全域森林碳汇计量与潜力评估案例,列入全国首批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试点县并获“优秀”等次,全省首个综合能源服务示范基地落户湄洲岛,一项项成就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实写照。
4.推广“湄洲经验”。2020年以来,湄洲岛打造低碳环保生态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等做法分别在中国海洋报、中国水利报等权威报刊刊发推广,绿色电能工作做法分别在CCTV1、福建日报报道;2022年5月18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来岛视察,对我岛生态水系综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等给予充分肯定;莆田市县乡级河长现场会在湄洲岛召开。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叟改”。湄洲从过去的“风卷石子飞,草帽当锅盖”,到如5A景区内花漾街区和口袋公园等遍布,“生态花园之岛”“妈祖文化之岛”“振兴和美之岛”雏形初现,生态蝶变书写着独属湄洲岛的缤纷画卷,也让湄洲岛收获了独属自己的优势和宝贵财富。
二、立足禀赋、着眼根本,全领域打造和美海岛湄洲典范
近年来,湄洲岛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保护好湄洲岛”重要嘱托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同思考,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岛建设、海洋保护等工作紧密结合,倾力打造和美湄洲。
1.着力做好“净水”文章。1999年,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根治木兰溪的水患,提出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今天,湄洲岛直面缺水、少水的问题,秉持“留住水、用好水”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水思路为科学指南多措并举,有效实现“一水多用,变废为宝”。一是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全岛累计铺设污水收集主、次干管160公里,实现11个行政村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全岛三格化粪池应接尽接,累计纳管9628户,纳管率达100%,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岛1个污水处理厂、1个小型污水处理站、2个污水提升泵站、6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井全天候不间断运转,实现污水“全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符合城镇一级A标准,实现尾水排放“全达标”;建成有效容积约6300m³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蓄水池塘,实现水资源合理“全利用”。二是加大全范围水循环利用。将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约5000吨的再生水,通过7公里的输水管线引水入田对沿途耕地进行灌溉,并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对沿途绿化植被进行浇灌,同时给全岛15条河流进行补水,加强水体流动,并设置生态保水堰、过河汀步和跌水坎,重塑水面水景,实现一水四用。并持续开展湖石淉综合整治,通过实施截污、活水、净水、引水等工程实现岛上唯一淡水湖的水质提升。三是着眼前瞻性水资源谋划。湄洲岛根据常住人口和游客数量的增长预测,实施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拟将污水日处理量从5千吨提升到1万吨,在提升大供水能力同时,不断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拓展再生水利用领域,如推行再生水对于市政杂用水的全覆盖,包括人员密集场所(如游客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区、医院、学校、酒店)公共卫生间冲厕用水,道路冲洗用水等,合理配置再生水利用量。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