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进行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特别是海外工程承包的项目中,我国银行和企业对独立保函的应用愈加广泛,诉至法院的独立保函纠纷亦与日俱增。但各地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于独立保函案件的审判标准并不一致,特别是在保函止付环节对于是否存在欺诈的认定标准不一、采取的止付措施的形式不一。为此,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独立保函司法解释》”),旨在统一独立保函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
《独立保函司法解释》颁布后,如何准确理解、适用《独立保函司法解释》的规范内涵,特别是如何将《独立保函司法解释》的规范转化为实务中的工作指引,成为法官、律师以及银行和企业相关从业人员首要关心的问题。这也正是苑超律师写作《关于最高人民法院独立保函司法解释实务解析》一书的初衷。苑超律师长期从事独立保函纠纷的争议解决,在独立保函纠纷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本书正是他十余年执业经验与心血的结晶,也是帮助读者登达独立保函法律实务堂奥的不二津梁。
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本书在体例、内容、语言上均做了精心安排,使本书在满足专业性要求的同时,还极具可读性与作者的个人特色。
体例方面,本书采用了“逐条解读+案例分析”的写作方式。“逐条解读”不仅可以完整保留《独立保函司法解释》的规范体系,也有助于读者根据实务需要就某个条文进行快速、准确定位。“案例分析”则使得相对抽象、概括的条文在鲜活的案例中落地生根,使读者得以把握相关规范在具体案件中的实践形态。除此之外,本书的附录还提供了各类保函文本模板,和相关案例的裁判评析及裁判文书,为读者的实操提供了极大便利。
内容方面,本书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立场,在对《独立保函司法解释》进行规范解读的同时,还援引了大量苑超律师自己代理的案例,并对每个案例的纠纷产生原因、风险规避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本书十分重视根据读者应用场景的不同,提供针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例如在保函开立场景中,作者就建议如果读者或读者客户是受益人的,应当要求申请人所在国银行开立反担保函给受益人所在国银行,再由受益人所在国银行开立保函给受益人。反之,则建议选择由申请人国家的银行直接向受益人开具保函。
语言方面,本书贯彻了“文贵简”的写作理念,一摒法学著作惯见的繁辞冗句,力图用最简洁明白的语言将规范内涵与争议要点表达清楚。这无疑要求写作者具备相当深厚的法律功底和高超的写作技艺。苑超律师凭借其资深的执业经验,以及对《独立保函司法解释》的深刻理解,在本书中往往三言两语便能将规范与事实解析清楚。读之有庖丁解牛、豁然冰释之感。
虽然在后记中作者自谦道“本书既未言志,也未寓情”,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关于独立保函制度的评析中,其实无处不浸透着作者对法律与正义的思考与关怀。具体内容,留待读者方家在阅读中亲身体会。(一鸣)
[责任编辑:李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