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表面上看女孩没有反抗,甚至是自愿主动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利用特殊关系,以及其在经济上、知识上、地位上的优势,使女孩陷入错误认识,如让女孩认为与之发生关系是理所应当的,或感觉是报恩等。行为人利用了女孩陷入的此类错误认识而与之发生关系的,同样可能认定属于违背妇女意志的情形。
红星新闻:就是说,即使女孩年满14岁但未成年,发生性关系时,女孩在口头上也同意,但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利用身份和权力的不对等,用诱骗的方式和其发生性关系,同样可以认定为强奸?
王亮:对。强奸的方式,除了直接的暴力殴打,还有威胁、利诱等。如有些犯罪分子装可怜,博取同情,让未成年人陷入自责等,利用了地位(不对等)与之发生性关系,也可能认定为违背妇女的意志。
受害者向施暴者表达亲密就是“自愿”? 曾有12岁女孩被性侵3年 称呼继父“老公”
红星新闻:有媒体报道,鲍某明出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女孩主动向鲍表达亲昵甚至寻求依赖。如果属实,您怎么看被害人在遭受性暴力后,主动向强暴者表达亲密?
王亮:我认为对于此类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
首先,正好印证了我们最开始说的,有些犯罪分子刻意制造未成年人对其的依赖状态,而且利用了这种依赖。
其二,这也是遭受侵害后,一种比较常见的表现,有人认为这符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实际上就是被侵害人对加害人的非正常依赖。有很多真实案例,不能简单地把向加害者表达亲密的举动作为女性同意、自愿的判定依据。这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有意制造出来的。法律要做的就是通过寻找有力的证据揭穿犯罪分子的伪装。
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中也有女主被强暴后还要认错的类似表述。资料图
第三,女孩可能表现出的依赖,表现出的自动受虐的倾向等,恰好可以证明此类性侵案件的严重危害性。而且这类案件对于被害人的救助和心理治疗往往过程会很漫长,而且难度会很大。因为被害人已经陷入到了犯罪分子所营造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里,完全被洗脑和操控了。
红星新闻:可否举个例子?
王亮:我在经手的强奸案中,就遇到过受害者向施暴者表达亲密的情形,是一个继父奸淫女儿的案件。
女儿12岁被继父强暴。这个案件从2015年到2018年,持续了三年。女儿甚至以“老公”称呼继父。女儿刚刚小学毕业,继父就以读初中为由,把她带离了妈妈所在的环境,以便有更多的(实施奸淫)的机会。
从开始的威胁,后来慢慢变成了引诱、利诱,如给女孩儿很多零花钱什么的。表面看来是在照顾女孩。实际上,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方便他继续实施强奸行为。
家庭成员侵害呈上升趋势 母亲监护责任重大 决不能将未成年女儿交给陌生成年男性单独“抚养”
红星新闻:近年来,您在工作中接触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例,呈怎样的比例?
王亮:相对数不多,绝对数不少。从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比例来看,并不算高;但是从绝对数来说,目前几年确实呈现增长势头。因此,我认为,对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既不用过度恐慌,也绝对不容忽视。
红星新闻:据你了解,这些性侵幼女案的受害人和其家庭有没有一定的共性?
王亮:每个案件都不一样,千差万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包括家庭成员内部、近亲属间,以及其他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间性侵害表现出的共性。
在这类案件中往往都有一个身影--被害人的妈妈,轻了说可能称为马大哈,重了说就是监护疏忽、不负责任,或者说对孩子没有充分尽到抚养和看管义务。
比如2018年,我办理过一个亲生父亲强奸13岁女儿的案件。这个女孩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她妈妈说过这个事,但当时这位妈妈反而责备女孩,指责女孩行为不检点。
妈妈原本应当成为孩子的依靠。但妈妈的这种态度,会让女孩感觉失望无助,甚至可能怀疑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原因,还会担心这样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关系等等,就会默许或者纵容继续的侵害。后来女孩怀孕,爸爸带着女孩去医院准备生孩子的时候,医生觉得不对报警后才案发。
类似案件的共性是,母亲和女儿同为女性,可能是女孩最信任、最能够保护自己的人,但是由于母亲的疏忽、失职、失误,甚至是指责、羞辱这样极端错误的方法,导致侵害得以继续或加大。
不管何种缘由,都不能把未成年女儿交给一个陌生的成年男性单独“抚养”,并且是在完全非法的状态下。如果确实没有抚养能力,要送养孩子,必须合乎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因为收养法律的完成过程,就是公权力介入进行审查干预的过程。如果履行了法定程序,可能犯罪在这道阀门上就已经被堵住了。
犯罪分子不会觉得孩子小 保护意识要从婴幼儿开始 建立家庭容错机制 亲子间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红星新闻: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性侵犯?家庭如何给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王亮:有女孩的家庭,要记住一句话,你可能永远都觉得你的孩子还小,但是,想要实施性侵害的犯罪分子不会觉得你的孩子小。从婴幼儿就开始,父母就要有很强的保护意识。
王亮认为,平时沟通渠道就要畅通,容错机制要建立起来,让女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愿意跟家长说。资料图
其次,要懂得一些方法,亲子之间的沟通渠道一定要非常畅通,让女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愿意跟家长说。女孩在给家长说一些事情时,家长能不能容错显得非常重要。家庭容错机制的建立,是一种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过程。沟通渠道是不是畅通,关键在于父母有多大的包容性。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