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勃肯特镇江工厂在镇江新区顺利开工。企业负责人王岳超对当地的效率感到惊叹,“从领取营业执照到社保登记的企业开办流程,全程竟然只花了5个小时。”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镇江新区排名高居第23位。
在镇江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看来,开发区首先姓“开”,初心是开放,使命是发展。他说,只有打造开放的软环境,才能带来发展的硬变化。
开发区建设的初期,往往都是硬件设施投入。但如今,大量开发区已经二十弱冠,甚至三十而立,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就拿镇江新区来说,尽管很“新”,但当地并没有忽视对文化的挖掘。
澎湃新闻记者从镇江新区获悉,该地区是全国最早叫“宜”的地方,拥有3000多年的文化积淀。2017年起,镇江新区开启了“宜”文化推广工程,以此作为新区推介的亮点,并激发干部的荣誉感。
目前,镇江新区已打造出“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四张产业名片。今年1~8月份,全区产业投资增幅、规上先进制造业投资增幅等指标均排名镇江市第一。
而对于镇江的“老牌板块”丹阳来说,软环境的不断提升优化,更是其当年能够崛起为“眼镜之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公开报道,早在2007年,丹阳就提出目标,打造沪宁线上“服务效能最高、创业环境最优、投资回报最好”的地区之一。
如今的丹阳,早已不只有眼镜。澎湃新闻从丹阳市获悉,丹阳目前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工具、眼镜等五大传统特色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制造业企业16800多家,其中亿元企业137家,百亿级企业4家。
[责任编辑:李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