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冯国栋
56岁的夏清良有好几个称呼。
在他工作的武汉市公安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铁箕山派出所,他是资历最老的一线民警,同事喊他“老夏”;在各民族青年才俊云集的中南民族大学,他是守护一方安宁、维护正义的“片警”,师生们喊他“夏老师”。
自2001年至今,夏清良从关爱民族青年,维护民族团结的角度,用心处理每一件小案,让公平、公正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位青年。工作之余,他又用有限的工资,默默资助着2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此,在这些年轻人的嘴边,他还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夏爸爸”。
挽救因钱财被骗而轻生的壮族“女儿”
提起“民警爸爸”夏清良,在中南民族大学读大四的壮族姑娘黄素珍感动落泪。
这位23岁的广西壮族姑娘,自小就失去父母的关爱。她和弟弟是由年迈的爷爷抚养大的。特殊的成长环境让她比同龄人更坚强、懂事。
2014年,小黄考上中南民族大学。但是,开学报到第一天,单纯的小黄就遭遇诈骗。暑假打工辛苦积攒的3000元血汗钱被骗走。
她几乎崩溃,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她给辖区民警夏清良发去求助短信:“夏警官,我被骗了3000元,已经身无分文,怎么办?”
夏清良立即找到小黄。眼前的这位小姑娘正不停抹眼泪。她脸色因营养不足显得蜡黄,衣服打着补丁但很干净。
“当时看到她,我心里难受极了。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这孩子肯定受了不少苦。”夏清良回忆说。
为让小黄能甩掉“包袱”安心学习,老夏从工资中拿出3000元给她,安慰说:“你先用着,别着急。”第二天,他主动联系协调,帮她申请贫困生救助金。
看着这位素昧平生的警察为自己跑前跑后,小黄被他的无私和热心肠所感动。当着学校老师的面,她想下跪感谢,被夏清良一把拉起:“孩子,好好读书,就是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四年来,夏清良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数百元生活费补贴小黄。为方便她与家人、亲朋联系,夏清良还给她买了一部手机。
如今,小黄即将毕业。跟刚入学时相比,她的专业成绩从中等升到了前三,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她说,是“夏爸爸”的关心让她感受到了温暖,“毕业后我要回家乡,做一个像他那样的好人。”
温暖出身寒门发奋自强的苗族“儿子”
“故事不倾诉,感激不表达,我将难以释怀”。要不是这封寄到派出所的感谢信,夏清良多年资助苗族大学生王涛完成学业的事,或许将永远是一个“秘密”。
王涛喊夏清良“夏爸爸”,已经快十年了。
“第一次见到王涛时,那么冷的天,连毛衣都没穿,裤子也短了,裤腿高高吊着。”夏清良说,他送去了一**暖内衣,寒假时又买来羽绒服让王涛穿回家过年。
此后,他每个月都从工资中拿出200元给王涛做生活费。2008年,王涛母亲因病去世,夏清良出钱帮他办理了母亲的后事。
此后的一个月,夏清良每天打电话和王涛聊天,找学校领导为他申请特困学生困难补助。每逢铁箕山派出所食堂改善民警伙食,夏清良总是尽可能把王涛叫到所里吃饭。
王涛学习成绩优异。2011年,在他即将毕业时,从来没有跟王涛红过脸的夏清良发了一通脾气。
铁箕山派出所教导员沈彤回忆说,那天下午,所里的民警都能听到夏清良在“吼”:“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不读研?就算没钱,学费交不起,还有我啊!”
可王涛不想再给夏清良添麻烦,他与东风公司签约。2012年8月,王涛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带着礼物,从十堰专程赶到武汉看望“夏爸爸”。那天,在火车站看到这个瘦高的小伙子向他走来时,夏清良回忆说,自己的“鼻子一阵发酸”。
“挽留夏警官”
12月23日,大学寒假临近了。上午12时许,夏清良抓紧时间翻看近期的几起电信诈骗案件材料。他要趁着大学生回家过春节之前,把防骗要点再强调一遍。
夏清良自2001年起担任中南民大片区的社区民警。每年开学,夏清良总要给新生们讲授安全教育课,并公布手机和微信号。一有时间,他就在手机上解答孩子们的疑问。
铁箕山派出所所长钟建林说,17年来,辖区的高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2016年,所里考虑到夏清良已经55岁,准备把他调至任务相对轻松的辖区。
得知此消息的师生,在校园网上发帖“挽留夏警官”,数千人跟帖。最终,夏清良被挽留了下来。
连日来,记者在中南民族大学采访,在教学楼前、操场边、图书馆旁、教职工生活区,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他,也听说过夏清良资助大学生的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受夏清良资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多达26人。每次资助困难学生,夏清良总是说,钱是“借”给他们的。“经济困难的孩子自尊心强,‘借’钱给他们,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些,也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我自己家庭负担不重,‘借’出去的钱没打算让他们还。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会想办法还钱给我。”夏清良说,有时候年轻人坚持要还钱,他会之后将钱打进他们的饭卡。
夏清良的事迹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反响。有网民称赞:“他做的远远超出了工作职责。做这些事,换不来升官,也换不来财富。除了‘父爱’,恐怕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胜才说:“夏清良虽不是教师,却树立了师德的标杆;虽不是教授,却把爱心和汗水洒在了大学校园;虽不是干部,却用忘我的精神诠释了什么叫作‘为人民服务’。”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