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耕读教育:从土地和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7-08 09:01:56 | 17657 次浏览 | 分享到:

15161785256548136_6.jpg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这一文件中的耕读教育引发网友热议。

所谓“耕”,即从事农业生产;“读”,即接受文化教育。耕读教育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其在我国农耕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无论对于农人还是文人,“以耕养家”“以读兴家”“耕读传家”都已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盛行的优良文化传统。

传统教育精华在当下的新延续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的国家。在这5000年间,我认为耕读教育起到了核心作用。”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竹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耕读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主要方式和途径,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士子躬耕的记载。农家学派的许行提倡应耕读并举。到了东汉,袁闳把耕田与治学并举,《后汉书.袁闳传》载: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在北宋,宋仁宗颁布劝耕政策,鼓励士人、农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并规定在本乡读书应试,各地普遍设立学校。把士人、农家子弟与家乡土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耕读相兼的观念就这样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重要的文化传统。

耕读教育从一种读书人的生活方式,逐步演变成一种教育理念、家训家规、治国选材之策,它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融为一体,晴耕雨读、昼耕夜读不仅成为中国古人崇尚的物质与精神自给自足的诗意生活,更成为古人治家治国的秘诀。耕读文化已经在岁月长河中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最终促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源远流长,成为全世界最长久的古老文明之一。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从事中国文化诗学与美学研究的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张强介绍说,耕读教育包含了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蕴含着中国古人“做人教育”的智慧。中国古人从天地运行中不仅发现了服务农耕的天文科学,如已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理论,而且古人还看到了天地的“道”和“德”、天地所携带的精神与文化。

身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创新班班主任的张强,每年秋季都会带领班级同学开展秋忙生产实践,就近下田进林,认识谷物田地,采摘农作物,“习农知文”已经成为班级特色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关乎学生文化心性之构造,是能够直接影响当下的文化遗产。耕读教育可视为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在当下的新延续。在耕读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知识,更能够通过实践理解、认识自然与生命,进而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着更深刻的感悟,培养自身的家国认同感与责任担当。”张强说。

新时代赋予耕读教育新内涵

可能有部分人认为,耕作是强度高、挣钱少的劳动。特别是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人力将会被大大解放。那么,在此时提出耕读教育,是否还有价值呢?“其实,现代智能机器人所替代的,是工业化时代对人类有副作用以及异化作用的劳动。”我国农机专家、扬州大学教授张瑞宏说,在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当人们从满足生计的高强度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后,农耕劳动不是没有价值了,恰恰相反,在21世纪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农耕劳动价值将比任何时候都

大。在脱离生计后,农耕劳动所携带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生命教育的意义将更加凸显。

“我认为,以前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在吸收全球教育的有益经验,耕读教育可能弱化了一些。目前,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统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耕读教育。”刘竹青表示,“新时代耕读教育的意义更大了,因为耕读教育和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巫建华认为,新时代的耕读教育,要面向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感,汇集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以耕读精神锻造新时代农业人才

“这是粗毛纤孔菌。”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菌类作物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图力古尔结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仔细为学生们讲解粗毛纤孔菌所属的科属、生长条件、分布地等相关知识。

把大自然当教室,拿着野生蘑菇讲课,这既是图力古尔的讲课特色,也是吉林农业大学一直以来的传统。“什么是农业人才?就是给你一把锹、一块地、一袋种子、一堆肥,能种出好庄稼才算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告诉记者,在20世纪80年代,吉林农业大学就坚持在田间地头搞科研、育人才,把广袤田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

河北农业大学创建初期,时任校长郝元溥提出“农业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实习试验二者不可偏废”的办学理念,120年来该校始终传承着耕读文化,坚持着耕读实践。该校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把脚步踏遍太行山区,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有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有上百个,受益群众达10万多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三步走的阶段目标。“实现乡村振兴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资源短缺,特别是一懂两爱、扎根三农的农业人才。耕读教育是培养上述人才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提出‘开展耕读教育’的时机恰到好处。”巫建华说。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