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科 雷宏)
作为扎根乡村的“排头兵”,驻村工作队既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也是民情民意的“传声筒”,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作为丹凤县人民检察院派驻西楼村的工作队,我们带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与“服务乡村”的使命,扎根这片土地已有数年。
一、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策宣传与落实的桥梁
驻村工作队肩负着将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传递到农村的重任。通过组织西楼村民会议、入户宣传、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政策内容,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精准落地。在落实过程中,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农民解决政策申请、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驻村工作队要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协助西楼村“两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引进企业、培育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基层组织建设的助力者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驻村工作队协助西楼村“两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员素质,规范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党课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同时,完善西楼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务公开,促进乡村治理的民主化、规范化。
(四)乡村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驻村工作队要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尚。通过评选西楼文明家庭、最美村民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乡村文明氛围。
二、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驻村队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乡村振兴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对驻村工作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部分队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对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
(二)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支持。驻村工作队在整合各类资源时,面临着部门协调困难、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推进效果。
(三)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乡村产业发展受自然条件、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部分产业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市场定位不准确,导致产品销售困难;一些特色产业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竞争力较弱。
(四)群众参与度不够高
部分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驻村工作队在发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沟通方式,导致群众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提升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实效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队员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员培训体系,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产业、乡村治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队员交流学习,分享工作经验,拓宽工作思路。
(二)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完善的资源整合机制,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合理分配资源,向产业发展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倾斜。
(三)科学谋划产业,防范发展风险
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预警机制,帮助农民降低风险损失。
(四)充分发动群众,激发内生动力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完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群众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驻村工作队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张荣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