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江苏泗阳企业“黄昏排污”:连日报警无果,检查与排放错峰而行

来源: | 作者:李德斌 | 发布时间: 2025-07-07 14:52:57 | 112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苏泗阳危废企业陷“黄昏排污”疑云:连日报警无果,环保检查竟与企业排放“错峰”而行

  江苏宿迁泗阳县,每当夕阳西下,江苏宿迁泗阳县开发区长江路与永嘉路交叉口便笼罩在一片刺鼻的烟雾中。这里是江苏海光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金属”)的所在地,一家持有排污许可证、年处理数千吨危险废物的企业。然而,我社连续多日的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存在规律性的“黄昏排污”现象,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管响应与企业的排放时段惊人地“错峰”,引发公众对污染监管实效的强烈质疑。

  记者直击:刺鼻烟尘每日黄昏“准时”升腾,投诉渠道层层转递难阻排放

  2025年6月28日至29日,我社连续两日在下午5时后蹲守海光金属厂区外围。现场观察清晰记录:大量灰白色烟尘持续从厂房顶部多个排放口涌出,伴随强烈刺鼻性气味,随风扩散至周边道路。烟雾浓度在傍晚时段尤为显著,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反差。

  6月30日上午,记者将上述情况反映至泗阳县生态环境局。该局工作人员却未表示将立即赴现场核查,而是指引我社向宿迁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我社随即拨打宿迁12345进行投诉。然而,当日下午5时,记者重返现场时,海光金属厂房烟尘排放依旧,刺鼻气味丝毫未减。记者当场再次拨打宿迁12345进行“现场举报”。

  7月1日下午,我社第四次来到海光金属厂区。浓密烟雾与刺鼻气味依然弥漫,污染状况未见改善。我社于现场第三次致电宿迁12345投诉,并要求环保部门现场处置。令人费解的是,从下午直至晚上7时,记者守候近两小时,未有任何环保执法人员出现在现场。

官方回应“一切正常”,与我社观察及诉求严重背离

  7月2日上午,记者终于等来宿迁12345的回复。该回复转述泗阳县生态环境局的调查结论称:

  1.该局“现场检查时”(未说明具体检查时间),企业正在生产。

  2.企业排污许可证要求执行的废气检测(有组织、无组织)“未发现异常数据”。

  3.2700吨危废“已规范贮存”。

  4.回转炉车间(布袋除尘)、熔炼车间(脉冲布袋除尘+水喷淋)等主要废气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5.熔炼车间排放口DA005在线监控(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数值无异常”。

  6.危废仓库“已规范建设”,厂区内“无明显刺激性气味”。

  回复同时承认现场发现两个问题:

  1.危废仓库废气收集管道(墙外侧连接处)存在破损,导致废气无法有效收集。

  2.熔炼车间外侧存在露天维修(焊接与切割),无烟尘收集设施。

  然而,这份看似详尽的回复,与我社连续多日的实地观察和核心诉求存在根本性矛盾:

  1.时间错位: 我社明确举报的是每日下午5时后规律性排放刺鼻烟尘,并要求环保部门在该时段现场核查。但回复未提及环保部门是否在我社举报的污染高发时段(傍晚)进行过突击检查,仅模糊表述为“现场检查时”。

  2.感官背离: 回复称“厂区内无明显刺激性气味”,但我社及该时段经过此地的居民在厂区外特定时段(尤其是傍晚)持续感受到强烈刺鼻气味,感官体验与官方结论截然相反。

  3.忽视核心诉求: 对于我社连续三次强调的“黄昏偷排”嫌疑及要求对应时段执法的诉求,回复完全回避,未说明是否针对该时段安排监测或采取行动。

  4.危废泄漏隐患: 承认危废仓库废气收集管道破损是重大疏漏。危废挥发出的气体通常含有毒有害物质,管道破损意味着有毒废气可能未经处理直接外泄,此问题与“无明显气味”的结论自相矛盾。

  三大核心疑问悬而未决

  1.“错峰检查”疑云: 环保部门的常规检查时间是否被企业掌握,导致其选择在监管薄弱时段(如下班后、夜间)加大排放或放松污染控制?为何我社多次要求傍晚现场核查却始终未见执法人员?

  2.在线监控“失灵”? 熔炼车间在线监控显示“无异常”,但肉眼可见的浓烟与刺鼻气味持续存在。是监控设备未覆盖关键排放点(如危废仓库破损管道处、露天维修点),还是数据存在疑问?在线监控能否真实反映企业全时段、尤其是非工作时间的排放状况?

  3.监管响应机制失效? 我社通过各种渠道(县局、市12345)多次、多日举报同一企业同一时段的严重污染现象,并明确要求即时现场处置,为何环保部门反应迟缓,直至举报后近48小时才给出书面回复,且未有效制止排放行为?监管流程是否存在漏洞或惰性?

  专家呼吁:突击夜查与第三方介入刻不容缓

  环境法专家指出,此案暴露了当前污染监管中可能存在的两大软肋:一是对排污企业“打时间差”的应对不足,二是过度依赖企业自证清白的监测报告。“解决‘黄昏排污’疑云,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环保部门打破常规作息,在举报指向的特定时段(如下班后、夜间、节假日)进行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和实时监测。” 此外,鉴于在线监控数据与公众感官体验存在巨大差异,引入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废气进行独立采样分析,并彻底检修危废废气收集系统,是还原真相、取信于民的关键。

  截至发稿,海光金属厂区傍晚时分的烟尘是否仍在继续?泗阳环保部门能否突破“朝九晚五”的监管模式?我社将持续追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