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磊 陆怡凡、廖晨雁)近日,广西平乐县迎来了一场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考察团队来到平乐,共商柿饼产业的破局之道。

以脚步丈量产业,以科技对话未来
在平乐县副县长张建青陪同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周庆华、副院长王飞虎、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杨春玉及高级创新转化主管王若君一行,实地考察柿饼加工生产线,详细调研生产流程与技术细节。
从二塘工业园区的平乐县雨欣食品有限公司到平乐县名扬食品有限公司,考察团穿梭于现代化的厂房之间,生产线清晰地展示了柿子如何蜕变为晶莹的柿。这看似流畅的产业链背后,却藏着忧虑——座谈会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直言不讳:“柿饼细菌控制问题,已成为制约产品品质和市场销量的‘限速步骤’。”
破题之钥:实验室里的“微观战场”
座谈会上。作为微生物改造领域的权威,杨春玉教授深知菌落问题的根源:从原料预处理到生产工艺,从环境控制到包装储存,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目前已经初步确定柿饼主要菌落,下一步将针对这些菌落研发高效、性价比高的生物抑制剂,为产业装上‘安全阀’,科技攻关,就是要在微观处见真章。”县委副书记陶捌旺阐述了县委对柿子产业发展的四大定位,希望山东大学的科研团队在产品质量、产品创新、生产工艺、产品关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靶向解决柿子产业的发展难题。
科技赋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扎根泥土。平乐县将搭建“高校+企业+政府”的三方平台,推动微生物防控技术落地转化,让“平乐柿饼”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健康食品的代名词。
山海携手,共绘“柿业”新章
这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不仅为平乐柿子带来新的活力,更昭示着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当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与田野间的累累硕果相遇,当高校的智慧火花点燃产业的升级引擎,一幅“柿业”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八桂大地上徐徐展开。